然而,月又与超自然现象有着不解的渊源。
中世纪女巫盛行的时代,不少妇女笃信月光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赋予人魔法。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明确提到过,不少人认为“狼人”会在月圆之夜变得狂躁不安,然后变身成狼。
所以满月也是黑暗力量的化身。
另外,中世纪的占星师们也不会放过“月亮”这个独特个体。他们认为月亮是巨蟹座的守护星,是一颗吉星,象征着人们的情绪和习惯。
而月亮所在的宫位,则代表着个人情感所表现的生活领域。
但在炼金术士的眼里,月亮又有着不一样寓意——他们认为金、银、水银、铜、铁、锡、铅分别对应着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所以,月即与银相关,在提炼药物时,炼金术士会完全按照对应法则来进行试验。
在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中,月有时是“美丽”,“温柔”的化身。
法国诗人鲍尔·魏尔伦的《白月亮》曾这样描写到:
白月光,洒在丛林上,每一根枝,每一片叶,都发出一个声音,噢,亲爱的;
池塘,深澈的明镜,在黑暗中映出,风中舞动着的,柳枝的身影;
梦,正是时候,宛如苍穹中那星球头上的,巨大而温柔的,抚慰。
而月有时也是“丑陋和嫉妒”的代表。
例如,罗密欧将朱丽叶比作太阳的同时,也不忘表达对月亮的不齿。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嫉妒的月亮,她是因为女弟子比她美得多而气得面色惨白了。”
在东方,除了上述的“纯洁”,“美丽”,“丑陋和嫉妒”等文学意象外,我们还把月的概念注入到佛家和道家思想中。
在早期道家思想中,日月即代表阴阳。月是夜明之神,称为“月宫黄华素耀元精圣后太阴元君”,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
倡导“存思日月在身边以辟邪”,即日月代表光明和众多神灵,可以制服各种邪害。
“存思日月在患处以疗疾”,即日月精华可以治疗疾病。
以及“郁仪结研奔日月法”,意为招引日月之精神可以上奔日月,通天光,飞太空之道。
同时,月亮的阴晴变化,也顺应了道家独有的智慧——“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的法则,是不变的定律。所以,人需保持“平常心”对待眼前的变化,只有以不变,才能应万变。
“上善若水”,“以柔弱胜刚强”,也是道家对待明月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