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的广袤天地里,爱情与调情宛如两条看似相近却实则迥异的路径,它们的差异往往决定了情感旅程的走向与结局。
暮春时节,宝玉与黛玉于落花缤纷中共读《西厢》,那本是一幅唯美的画面。宝玉灵感突发,以 “多愁多病的身”“倾城倾国的貌” 调侃黛玉,这本是《西厢记》中形容张生和崔莺莺的词句,却被宝玉顺口说出。然而,黛玉并未如宝玉所期望的那般欣然接受,反而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声称要告知舅舅。有人认为这是黛玉作为贵族小姐的矜持,是她社会人的一面在作祟,在爱情面前下意识地启动自我保护程序。但这背后,实则是宝玉这句情话的轻佻本质。宝玉彼时心性未定,在众多姐妹间周旋讨好,这句笑言不过是他一时的调笑,并非真心的示爱。黛玉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不庄重,她的恼怒与悲凉,恰似《诗经・终风》中那位女子的心境。
《终风》里的男子,初见女子便顾我则笑、谑浪笑敖,看似风度翩翩、幽默风趣,实则只是在调情。他的谈笑风生背后,是对爱情的不尊重与敷衍。而女子,因着对爱情的严肃与敬重,在他的轻薄戏谑中默默哀伤。她深知自己渴望的是全身心付出的爱情,而非这种有机巧、利己的调情。爱情,本应是庄重之事,它使人在面对心仪之人时,褪去平日里的洒脱,变得紧张而慎重。因为珍视,所以不敢肆意妄为,这是对爱情的敬畏,是将其视为能让自己卸下面具、赤诚以对的神圣存在。
再看《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他们皆是调情高手。范柳原对白流苏的情话张口就来,一会儿说 “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一会儿又以独特比喻调侃。白流苏亦不甘示弱,用柔润音色说出情意绵绵之语。他们都怀揣着各自的目的,试图在这场情感博弈中获利,都不想真心付出,于是陷入僵局,展开一场无休无止的拉锯战。然而,一场战争打破了这种局面。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们抛开了调情的伪装,唯一的心愿便是对方平安,此时,真正的爱情才得以显现。此前的 “谈” 恋爱不过是调情,而此刻的相互牵挂才是爱情的真谛。
爱情的伟大,在于它能消灭调情。当真爱来临,人们会发现世间的情话都显得苍白无力,出于对爱人的尊重,不愿有丝毫夸张与亵渎,甚至会变得寡言。那种 “当我沉默时,我觉得充实,而我将开口,我感到空虚” 的状态,便是爱情令人沉醉又敬畏之处。而那些在调情中迷失的人,如《终风》中的男子,或许在岁月流转后会有懊悔,但彼时,爱情或许已如过眼云烟,徒留遗憾。在情感的旅途中,唯有认清爱情与调情的本质,才能在对的道路上收获真挚而持久的情感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