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对阵地的狂轰滥炸,使高地平均下降了2米,坑道虽然条件恶劣,却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我军的有生力量。
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近在咫尺,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仅500米,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生死线。进入坑道要通过10道封锁线。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我们顽强的后勤部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靠“接力运输”、“匍匐运输”等方式,竟然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这是一支最了不起的英雄的运输部队,他们同样创造了奇迹。上甘岭战役仅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
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志愿军第134团第8连坚守在597.9高地1号坑道,与敌反复争夺14昼夜,大小反击80多次,歼敌1000多人,缴获机枪50多挺,自动步枪,卡宾枪606支。
为什么志愿军的劣势装备竟能打得过美军的飞机大炮?志愿军缺医少药、服装单薄,却能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得魂飞魄散!这跟志愿军敢于牺牲,不打折扣执行命令的钢铁意志是分不开的。
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正是这些英雄壮举,才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
英雄的15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英雄集体200余个。在43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
在战役最艰苦的时刻,45师师长崔建功向秦基伟军长保证:“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
两腿被炸断的排长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爬到敌军尸体堆里,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敌人扑到身边时,他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