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应该经常能看到“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啥意思呢?断绝自己的后路与敌人作战的意思,决一死战的意思,在绝境面前做最后一次努力或拼搏的意思。
这种理解,个人觉得,在精神上可取,但在行为上要慎重。
为啥呢?但凡大家带点脑子都能明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逻辑基础就有问题——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没有退路呢?或者说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到绝境里去呢?难道只要到了绝境敢猛冲猛打就能逆风翻盘?
所谓的“背水一战”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基本上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也不建议大家去轻易选择。
讲个很扎心的事实,像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这种经典的成功案例,后世为什么很少有人模仿成功呢?甚至很少有人去模仿它呢?这就说明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敢于自断后路你就能赢那么简单嘛!
勇气要有!智商也一定要有!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拆解一下韩信的“背水一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看韩信一举灭赵到底是不是依靠所谓的悍不惧死?讲句有点不尊重韩信的话,如果韩信灭赵就是依靠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简单逻辑,他是会有愧于“兵仙”之名的。
书接上回,话说韩信带着2万汉军用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整个西魏国,并生擒了西魏王魏豹。这对于一般的军事将领来说,已经是够吃一辈子的天大功劳了,灭国之功嘛,基本上可以躺进武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