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笔的正确姿势图儿童,小孩学抓笔的姿势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25 19:03:21

基本的执笔姿势

这是基本的执笔姿势。

在学童开始学习写字时,教师如果能够让每一个稚童都学会用正确的姿态当然是十全十美的好事,但事实上却很难做到。现在不少学生写字的姿态很有问题,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用不太正确的姿势写字,积习难改。硬笔字对执笔的讲究相对较少,不少看起来执笔不合乎“规矩”的人,也能写出很不错的硬笔字来。因此,如果已是成人,能改当然好,改不了也可以随意。

不过,写字时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1)执笔不能太紧。很多人小时候读过这样的文章: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写字时,有一次走到背后想拿掉献之手中的笔,但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就说此儿将来能成名。这则故事流传很广,受了它的影响,不少人写字时都把笔捏得很紧。

这是完全错误的。

死握笔,写不了几个字就手酸,是不对的。上面的故事只能做这样的理解:献之绝顶警觉,他父亲以为他不知在其身后,去拔他的笔,其实他是知道的,所以在“拔”的时候笔就抓紧了,不让他父亲拔走。

握笔的力度过大,书写就不够顺畅,也容易累。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握笔力度稍小,笔拿在手上松松的,不掉下来就可以了。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握笔好比是抓了只鸟,太松了会飞走,太紧了则容易捏死。

(2)写字时不能动手指。有不少人写字时的手部动作有问题:拿着笔用食指和拇指不断地来回送。这样来写字,书写速度较慢,字也难以写好。以往为什么很少有这个问题呢?

古代学童虽早读书,但当时的书写工具是毛笔,毛笔的握笔方法和硬笔不同,它是用五个手指捏笔的,因此比较容易控制笔。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小学上学年龄在7周岁左右,儿童的手部肌肉基本7岁发育完成,孩子控制笔的能力已经具备,因此握笔的问题不多。现如今,学童提早一年入学,智力虽没问题,但手部力量尚未完善,握笔能力差。握笔本来就不容易,再加上要求学生写小字,这就造成不少孩子由于抓不好笔而使用错误的握笔方法去写字了。

因此,写字时手指在不断地把笔送进送出的就一定要改正过来。

四、行楷概述

行楷是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书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写体。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是楷书:

抓笔的正确姿势图儿童,小孩学抓笔的姿势(9)

1

抓笔的正确姿势图儿童,小孩学抓笔的姿势(10)

2

不少人以为楷书就是一笔一笔写的,其实不然。仔细观察的话,楷书的笔画之间也是有一定的连接的,但它留下的牵丝比较少,不仔细观察发现不了。

我们来看:北魏墓志的“故”,反文的第一撇起笔处留有的牵丝,“河”中三点水的第二点和第三笔的连接;徐浩的楷书中“夫”第二横上抬的痕迹,“柱”的木旁带的钩;颜真卿楷书中“小”的左点,“以”的左边点接撇的地方,以及“卿”的左撇带出来的牵丝,都是笔画连接的结果。

下面是行书:

抓笔的正确姿势图儿童,小孩学抓笔的姿势(11)

3

行书由于书写要求快捷,因此连带的牵丝比较多,在字中间还常有些省略了的笔画,因此,初学者在学习书写时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手写体,行楷看上去要比楷书流动,带些牵丝,可以明确地看到笔画之间在连接书写时的痕迹;但它又比行书写得规矩,省写的部分较少。倘若书写速度放慢些,牵丝多收在空中,在空中形成连接,就是楷书,小学生在低年级开始就应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书写;当书写速度加快,牵丝留了些在纸上,就是行楷,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则应学写行楷了。

行楷介乎于楷书和行书之间,要求书写者在书写时既要有“楷”的正宗、端正,又要有“行”的流动、放纵。这就需要领会笔画之间的连接与呼应。只有笔画之间的“脉络”相通了,字才会有动感,有生气。

抓笔的正确姿势图儿童,小孩学抓笔的姿势(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