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终于修成正果,国产发动机逆势而起,三大战略弱势被彻底逆转》
前言:近期,根据央视的报道称,多款国产战鹰接连换装“中国心”,其中就包括歼10C、歼11BH、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运20“鲲鹏”大型军用运输机等等。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国产主战机型全面换装国产发动机,未来将全面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军事专家曾这样说过“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多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就能研制出多先进的战斗机。”相较于机型的研制而言,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更大,如果新机型的研制和配套的发动机同时起步,那么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起码要多出10年以上。
央视报道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
央视报道多款国产战鹰换装“中国心”
我国的歼10战斗机就是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缩短与西方国家在航空工业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改变中国空军全面落后的局面,开启了第三代作战飞机歼10的研制历程。在歼10的研制之初,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满足第三代战斗机的动力需求,于是在歼10的立项之初,提出了发动机与飞机设计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案。但到了90年代,随着歼10的研制迅速进展,配套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却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和难题,在测试过程中面临材料不过关,可靠性低,推力不足等问题。进度远远慢于歼10,如果此时不改变方案,那么就算歼10研制完成了,那也没有发动机可用。
歼10A战斗机
而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从苏联引进先进战斗机和航空发动机均成为了可能。于是当时在研制歼10战斗机的团队决定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以降低战斗机研制的风险。一是从苏联(或俄罗斯)进口成熟的航空发动机,装备在歼10上进行飞行测试,以及服役初期的装备;二是与之配套的涡扇10发动机继续研制,待研制成功后再装备在歼10身上,以此来保证歼10战斗机的研制进程,同时也保证了涡扇10的研制还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