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工程师说,轩逸·纯电的BSM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做到对每个电芯的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容量等监测。懂行的话,应该知道这比较困难,比如特斯拉有7K多个电芯,要是对每个电芯都做监测,成本巨大,而有些车企只能对每个模组的状态监测,不能精确到电芯,相对来说误差就大一些。轩逸·纯电的电池共有24块模组,也就是192块电芯,这个监测成本相对比较可控,可能也是日产制造经验丰富的反映吧。
生产线上我们看到,每块模组,以及模组与模组之间的固定螺丝,都用特别的自动扳手,后面连接有数据线到电脑。工程师说,这些螺丝有精确的扭矩限定,都是电脑控制,而且,每个螺丝的扭矩会实时传输到日产总部数据库,以便校准和追溯。重要的数据会保存5年,这些数据的积累,对后期可能问题的分析和预防,都有极大帮助,这些恐怕也是新创车企缺少的东西。
电芯变成模组前,在生产线上要经过12道工艺流程,14项品质检查,才能过关;而电芯变成模组后,要逐块装进硕大的电池包,我们看到,每个模块之间,不但有厚钢板支架,各模块之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应该是有利于散热,而且,即使有不可控的变形,这些间隙对电池来说就是安全余量。相对于有些电池里面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芯,我看到轩逸纯电的电池包里,相对是“空旷”不少,这种设计,无疑储电量会少一些,会影响续航里程,但也保证了一定的散热和变形空间。
因大电池包涉及模组、线束、密封、刚性等多个项目,所以,电池包总装在生产线上要完成194个检测环节,包括电池的各项参数,完成一项检测一项,确保电池不出任何差错,最终还需要总检,包括电阻检测、气味检测传感器检测等,防止虚接和渗漏,封装后还有密封检测,使用1.5Kpa高压气体,确保电池壳15分钟没有任何泄露,因为电池包必须具有IP67以上的防水和防尘能力。再加上电池包外壳用1200MPa超高强度钢保护,应该说,看完生产线之后别有一番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