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大调奏鸣曲》这首作品的速度术语为Andante commodo(舒适的行板),是作曲家本人的标注。该作品以大量的装饰音,快速双音经过、双手交叉演奏技巧,贯穿始终,并使用了一种叫做“挤压音”的装饰音,即在辅助音和它的解决音同时演奏,形成短时间的不协和音的碰撞,甚至形成音响十分尖锐的“串音”,据说这种不协和的音响效果是受到了西班牙吉他音乐的启发。
第一部分:呈示部(1—40),乐曲以两句对话式的模式开始,伴随着欢快的装饰音,一问一答。也就是说,两小节的主题先是在高音区呈现,接着重复一遍:
然后,低音声部以跳音的形式进行着,即低八度再呈现、再重复,共有4句。其生动、明快,清晰、有趣。在演奏时,这4个小乐句不能呆板地弹成一模一样,要有变化。
在音色上,首先是模仿巴洛克的竖笛(Record),然后低八度模仿圆号,十分活泼。高音区,仿佛从远处先发出呼唤,然后轻声回应。接着像电影镜头一拉,转到跟前,再次发出呼唤,再次轻声回应。这里的力度要弹成mp-pp-mf-p,以体现出这种场景。
第6小节的两个高音“re”,显得十分有趣,有种敲三角铁般的音色,也像那种在宴会准备开始时,侍应生在敲酒杯的声音。
在技巧上,是双手交替的音阶训练;在音色上,从第9小节—11小节,则是转向了弦乐,变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
这里很明显是一个弦乐的弓法,故此可用连奏。
第10小节的低音部第一个低音(mi),要和第二个高音(mi)断开,这才是正确的句法。第12小节开始,全部6小节用乐曲开始的节奏型,其中第12-15小节,旋律声部完全相同,同时调性转至属调B大调。
这里的旋律虽然变成了五声部,但听觉上依然是主调音乐。
中声部从(la)、升(la)半音上行到主音(si),然后主音(si)持续了3小节,稳定了B大调的调性感。
至于力度变化,看看这里的和弦标记:从平稳的E大调主和弦,转到B大调的V7和弦,再到有些上扬的IV6和弦,再到紧张尖锐的导7和弦……
这个片段充分地体现了西方音乐中和声的魅力。第19小节的副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