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 基于前置行为的场景化设计
以苹果手机接听电话为例,当手机处于未锁屏状态下的接听电话,点击即可接听;当手机处于锁屏状态下的接听电话,需要滑动才能接听,避免误触。
再以百度地图为例,如果查询骑行或自驾路线后,停留在路线页面无速度,则会保持在路线页,若检测到稳定的速度,则会自动进入导航页;
6)基于用户当下行为:提供不同的交互方式及反馈
图9 基于前置行为的场景化设计
以微信语音为例,当用户正常持握手机时,点击语音消息,语音消息会扬声器播放且保持亮屏,但当用户把手机贴近耳边之后,扬声器模式会自动转为听筒模式且黑屏。
录制语音消息时,因为上限是1分钟,如果用户说话超过50秒,会出现振动和倒计时提示,振动是为了让没看屏幕的用户将注意力拉回屏幕,倒计时是为了让用户感知到录音即将结束,这都是很好的基于用户行为的场景化设计。
7)基于用户目标:提供更便捷的交互方式
图9 基于前置行为的场景化设计
以手机QQ为例,当用户想引用某条消息表达观点时,长按消息再找“引用”操作比较繁琐,而左滑消息可以更快捷地实现目标。当用户想@某个用户发表信息时,手动输入的方式效率太低,而长按用户头像可以更快捷的而实现目标。
QQ里面关于这样的细节创新很多,比如一开始我提到的一键清空所有未读消息,长按聊天窗口切换最近会话等,都是基于目标更便捷的交互创新。
小结一下,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我们可以基于用户不同的场景要素:
图9基于前置行为的场景化设计
- 用户类型(Who)
- 不同的时间(When)
- 不同地点(Where)
- 用户的前置行为(What)
- 设备当下的状态(What)
- 用户的当下行为(Act)
- 用户的最终目标(Needs)
去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服务,在保证用户目标达成的同时,让用户理解更容易,行为更便捷,情感更愉悦。
#专栏作家#
悦有所思,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0年体验设计经验,崇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迭代理论,热衷于学习、解构、建构、传播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行为设计等设计相关领域知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