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B组诞生,大幅降低的技术限制和所用车型的量产数限制使得这个组别的赛车在短短的四年间里就把马力从250提升到了500。只要不加以人为的规则限制,人类总能不断推高功率的门框,技术在当时基本不算是个问题,更大的增压器、中冷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凯夫拉等轻量化材料,让B组赛车更强、更轻,在2.3秒时间里就能加速到100km/h。这些狂暴的机器让车迷兴奋到了极点。
在性能车之上,我们的马路上还会有超跑。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来自著名的“绿色地狱”,其中一部分来自F1赛事,另一部分是量产车的记录。
过去的纽博格林F1赛道长度跟现在的开放路段有2公里的差距,但从圈速来看,现在的量产超跑其性能基本已经可以跟过去的F1相当。
百公里加速2.3秒,这是过去的赛车的极限,今天的电动车在强大扭矩支撑下在加速能力上远超燃油车,特斯拉Model 3的3.4秒、Model X的2.9秒、Model S的2.6秒。人类的反应时间差不多是0.2秒左右,眨眼的时间相近,所以很多尝试过把特斯拉油门踩到底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一种超过自己掌控力的力量。
人类的极限
所以追求马力从来不是一条只充满激情与豪迈的道路,包括我在前面提到的WRC的B组和曾经在纽博格林举行的F1赛事。
熟悉WRC B组的人会用两个词概括它,疯狂和死亡,疯狂前面已经讲过了。1985年的B组正值鼎盛,蓝旗亚赛车在狂奔中撞树导致车手身亡;1986年,福特的RS200失控冲向路边观众,3人死亡;同年,蓝旗亚赛车冲出赛道翻下山涧,燃油从破裂的油箱里飞溅到炙热的涡轮上,赛车立刻起火,此时车手与领航员还在车里,全世界车迷通过电视看到了这悲惨的一幕,也直接导致B组被取消。WRC的B组是人类追求动力极限的一次失败尝试,它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
再来说说F1,在前文纽博格林圈速表里,第一行开着法拉利312T的是尼基·劳达,F1传奇车手,在法拉利车队走上巅峰。他在“绿色地狱”书写了传奇,“绿色地狱”也差点要了他的命。1976年纽博格林北环的事故中劳达的赛车翻出赛道起火,他本人被严重烧伤。
表里第二行开着迈凯伦M23的是詹姆斯·亨特,劳达烧伤的1976年创造了表格里的纪录,随后他走上了下坡路,原因同样是事故。1978年意大利站,比赛在开始时就充满了混乱,发车时有一半的赛车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暖胎圈,后面的赛车在第一圈就发生了事故,其中包括亨特的朋友罗尼·彼得森,他撞向了护墙,赛车起火。虽然亨特把他从燃烧的赛车里拉了出来,但第二天他还是死在了医院里。好友的去世让亨特失去了对赛车的热情,一年后转行做了评论员。
如果你对这两位F1传奇感兴趣,反正在家宅着没事情,可以看看电影《极速风流》,讲的就是这两个人故事。丹尼尔·布鲁赫饰演尼基·劳达,锤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詹姆斯·亨特。
技术可以帮助你弥补失误,但不是全部
讲了太多悲伤的故事,赛车本来就是为了追求速度而游走在极限边缘,就像走钢丝,没有什么容错余地。在技术发展之后赛车的伤亡率显著下降,除了那个达喀尔。至于民用的性能车和超跑,也是以易于控制和安全作为前提,用舒适模式去驾驶一台性能车甚至是超跑,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的难受,它的顺滑程度甚至可以堪称享受。在这一点上,比起赛车实在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一个是舒舒服服享受驾驶乐趣,一个是为了速度用尽手段谁管舒服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