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对退休者的待遇有很大的关系,工作时间越久,就要交更多的社保,那么,40年与39年的工作年限有什么差别?
一、40年与39年的工作年限有三个不同点:第一种情形:
a、基础的养老金:
根据交费基数的差异,退休金将会有0.8%到2%的差别。(前一年的社平工资收入)。
这个差别只有0.8%,也就是说你交了最少的60%。比方说,某地最低交费基数是40%,那么你们的待遇差会是0.7%。300%相当于2%的社会平均数,这要比上年高出一倍。
b、退休金的个人账户:
如果你是按100%交费基数来缴的,如果多交了一年,那么这一年就能提高0.69%的社平工资。
按60%的交费基数缴纳,社平工资就只能提高0.414%,按300%就能提高上一年的社平工资2.07%。
理论上,若有一年的差异,社会平均收入将下降1.214%至4.07%,假设社会平均收入为5000元,则多缴一年,每个月将有60至200元的差距。过渡性待遇不受影响。
第二种情形:
如果工龄后期交费都一样,差的只是最前面的交费年限,也就是过渡性缴费年限。这样一来,因为那时没有设立个人帐户,对个人帐户的退休金没有任何影响。
基础的养老金相差一年,会对社平工资产生0.8-2%的影响。经测算过渡性待遇有0.78%至3.9%的社平工资差距。
所以工龄每差一年,社平工资会相差1.58%到5.9%。如按5000元计算,大概有79-300元的差距每/月。
第三种情形:
如果是1995年的时候,交纳的基数很少,也没有交纳过渡期的养老金。
那时,差别只是体现在基本的退休金上,而不是转型期退休金,而个人帐户上的差异则接近于0。每年养老金之间的差额为0.8%到2%。大约是40到100元。
二、养老金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最近几年社保体系的调整方案来看,退休工资的增加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多缴多得”的政策,随着缴费年限的延长,退休工资的增长也会越来越多。
此外,养老待遇还与交费的基数、人均寿命,个人户头上的余额,以及上一年职工人均工资等因素相关。
工作时间与交费时间成正比,交费时间越久,不但初期退休金会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中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
因此,40年和39年的工作年限有三种情形,即退休金的差距很小,而理论上,个人账户的差额为1.214%到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