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岩洞内珍藏着桂林酿酒厂五十、六十年代生产的三花酒极品。来源/桂林三花官网
温暖潮湿的山水之境中,不止有雅趣风致的三花酒,更有让外地人闻风丧胆的本地酒——三蛇酒。顾名思义,“三蛇酒”就是捕两种活毒蛇“眼镜蛇”“金环蛇”,与无毒蛇“过树榕蛇”泡入酒坛,时至今日,还传有酒坛中活蛇休眠,开盖即醒的传说。除此外,鸽子酒、三鞭酒、蛤蚧酒、马蜂酒……对于广西酿酒人来说,仿佛只有世界上不存在的生物,没有当地人泡不了的好酒。
壮美山水中的漓江
谁说南方不喝酒?
此处无酒不成席!
西江自西向东流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最早多生活在山间,他们随处采集山间野果酿酒,消除劳作的疲乏。诸多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滇国便已开始制作青铜酒器,至少在此时,云南人已经会制酒酿酒,饮酒之风盛行。随着稻作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南方人以大米酿酒,逐渐形成群体之间饮酒的风俗。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桂、滇、黔一带的壮族人即是典型,他们普遍掌握着一套完整的酿酒技艺,在早期物资条件不发达之时,用当地水稻制成的酒酿便作为主要食物。生活与酒酿越来越难舍难分,逐渐形成无酒不成席的风俗。不论是劳作、休息,还是年节时令,抑或是访亲问友、婚丧嫁娶……酒几乎成了壮族人礼仪的象征,也成为人们交际的重要媒介。
云南壮族的节日尤其丰富,正月春节、二月的小年和社节、“三月三”、四月祭龙节、“六月六”、七月的祭祖节和中元节、八月众神诞日、十月的壮年和赎魂节……几乎每个月份,人们都会拿出家中贮藏的上好米酒,再加入蜂蜜和姜丝,将酒温热后,伴着歌舞及活动,与亲朋好友一同把酒欢歌。
壮族长桌宴篝火晚会
广西的壮族人在接待来客时,要先与客人饮“交臂酒”,随后主客互相敬酒,并唱祝酒歌,在动人的歌舞中,米酒一杯又一杯尽情下肚:
“锡壶装酒白涟涟,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江支流流经苗岭一带,生活在云贵高原、西南山区以及湖南、广西的苗族人,也爱以歌伴酒:
“歌是苗家的理,酒是苗家的心。歌从酒出,酒随歌生。没有歌,苗家生活将像黑夜一样,没有酒,苗家生活又淡又清。歌和酒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酒和歌本是处世的亲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