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非常特别的一个年代,在这个时期我国发生了一次大的民族融合,当时无数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和汉族之间产生的融合,而在当时的众多民族当中,融合速度最快的,就是鲜卑族。而且直到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着鲜卑族的后代,而且鲜卑族的后代也比较好区别,只要你的头发上有这样的特征,就很有可能是鲜卑族的后代。
鲜卑族的起源今天汉族的概念和过去的汉族概念完全不同,今天的汉族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融合形成的大民族,在今天如果想要寻找完全纯正的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的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在那个时候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发展就非常的快。如果说想要识别鲜卑族的后代,主要有三种方法,首先是他们的溯源,其次是他们的生理特征,最后就是他们的姓氏。
首先我们先从溯源的问题进行分析,鲜卑族是东湖的后代,在《山海经》中曾有记载,东湖一族在商朝时期就出现了,位于今天的呼伦湖。而东胡中的“胡”字,则是北方民族的自称,当时在北方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民族,叫做匈奴,他们就位于匈奴的东部,而且实力比匈奴还要强大。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击败了匈奴,而东胡也有了扩张的机会,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甚至还想娶匈奴首领冒顿的妻子。冒顿忍气吞声,潜心发展,在强大之后,就去攻打了东胡,并且取得了胜利。而当时的东胡被打败之后也分成了几股势力,其中最主要的一股势力迁移到了鲜卑山,成为了鲜卑族。而在鲜卑族的内部又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而且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他们都在努力的摆脱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加强和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
在东汉时期,汉朝将领再次带兵击败匈奴,这也让鲜卑族再一次有了南下的机会,甚至还让匈奴单于的人都融入了自己的民族当中,从此之后,先辈组开始发展起来,匈奴中的宇文氏经过发展成为了宇文鲜卑。紧接着后面的故事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和汉族之间产生了大融合,而他们主要具体的地方在山西,陕西,河北和河南等多个北方省份,换句话说,今天北方的大部分汉族人,都有可能是鲜卑族的后代。
不同的外貌特征曾在1980年的时候,考古学家探访了当年鲜卑族的领地,并且在这里发现了北魏时期的碑文,当时鲜卑族的拓跋焘在这里祭拜祖先,专家仔细的分析了这块碑文,发现鲜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语支,和俄罗斯的语言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说从血统方面来看,他们和白种人可能更加的接近,那么在面貌特征上,就具有黄眉毛,高鼻梁,绿眼睛等特征。
不过生活环境对于外貌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族在中国北方已经生活了很多年的时间,在和蒙古人和汉人的不断交融过程中,这些特征或许早就已经消失了,只有一部分被留存了下来。就比如说黄色的头发,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很容易就能够看出来。
其他的辨别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名字来区分。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439年拓跋氏统一北方之后,进行了一场改革,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孝文帝改革。最开始东部鲜卑的各个部族都受到了北部鲜卑的控制,但是他们纷纷都脱离出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就比如说慕容部建立了燕国,宇文部建立了北周,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鲜卑族慢慢的放弃了自己原来民族的身份,开始融入到汉族中来,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孝文帝改革,当时夏文帝带着军队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他要求部下放弃使用鲜卑族的语言,而是把官方语言定为汉语,不管是官员还是民众,都必须要穿汉服,改成汉族姓氏,学习儒家文化。当时鲜卑族的姓氏也就改成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姓氏,比如说独孤氏被改成了刘,拓跋氏被改成元,吐奚氏被改为古,贺赖氏被改为贺。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保留了自己的姓氏,比如说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这些姓氏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姓氏,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姓氏本来是从鲜卑族传来的。当然如果想要通过姓氏来辨别,也要结合前面的一些条件,如果说这些人住在南方的话,未必和鲜卑族有关系,他们必须是住在山西,陕西,山东和辽宁等各个北方省份才有可能是鲜卑族的后人。因为在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会使用到类似的姓氏,就比如说段氏在云南也是非常流行的一个姓氏,但是他们和鲜卑族没有任何的关系。
另外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们想要区别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其实是想要更好的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不是要挑起民族间的矛盾,不管是哪一个民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鲜卑族的历史可能和汉族的历史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但是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们为了更好的发展,也慢慢的去掉了自身的文化,选择和汉人融合在一起。
一方面表现出了汉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汉民族文化有极高的容纳度,和其他的民族能够成为一家人。一个国家本来就是在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也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如果想要追寻根源,我们可能会得到各种非常不同的结果,所以说了解历史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纠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