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片刻,估摸着过了六、七分钟,干茶逐渐泡开舒展。
咔嚓两下,定格拍了照片。
肉眼可见,茶汤偏黄绿,汤水还算清透。
但是举起杯,正准备饮入时,能闻到一丝丝偏闷的气息。
小口浅尝,说实话,茶汤已经变味了。
不鲜爽、不清甜、不鲜香就算了,关键是茶味还变得格外单薄,内容很空洞,并不好喝。
由此可见,主张绿茶要趁鲜饮入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哪怕是处于干燥密封状态下的绿茶,一旦久存过期,整体茶味也会走向下坡路。
到最后,变得毫无可取之处。
喝这样变味的绿茶,倒不如简单喝杯凉白开,更让人省心!
《3》
安吉白茶和白茶,有何牵连?
既然,安吉白茶只是一种绿茶,干嘛又要取名白茶?
一个安吉白茶,一个福鼎白茶,虽说本质分类不同,但口语简称都叫白茶,岂不是让一众新茶友弄混了?
其实,产自浙江安吉的安吉白茶,属于典型的绿茶工艺。
之所以取名为白茶,与它的茶树品种相关。
适制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通俗来理解,是一种得了白化病的茶树。
茶树春季新生嫩叶偏白,远望过去,新芽新叶一片玉白色。
因叶片颜色特殊,当地茶农就给它取名为白茶。
又因它产自安吉,一前一后两者加在一块,就成了“安吉白茶”。
六大茶类里,白茶之所以叫白茶,说来话长。
之前有茶友好奇过,绿茶绿叶清汤,红茶红叶红汤,怎么到了白茶这,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并非是白叶白汤,也取名叫白茶?
从白茶的定义来解释,什么是白茶?要求具备三大前提:
分别是特定树种(大白、水仙等品种)、特定工艺(萎凋干燥为主,不揉捻,不*青)、特定风味(鲜香醇爽,原味天然)。
三大前提,缺一不可。
白茶适制树种的新生芽叶上,与生自带不少白色茶毫。
再加之,白茶的简朴制茶工艺,能将这些芽叶上的白毫尽量保留。
在白毫银针、牡丹王的芽头上能看到白毫密布,银光熠熠的模样。
这,便是白茶最有标志性的“白”!
《4》
白茶的新茶,闻起来和绿茶很像?
不久前有位上海茶友买了一罐2022一级白牡丹回去。
表示自己从来没喝过白茶,先买一小罐试试味道。
收到后,拆开泡来试喝。
没隔多久,就激动地过来反馈。
第一点,哇塞,这茶怎么这么香呢?
第二点,这个白茶的新茶,怎么闻起来和绿茶这么像?
对高山原料、日光萎凋的白牡丹新茶而言,花香清雅、茶香馥郁、香型多变,再正常不过。
至于说,为何茶友会觉得,新白茶闻着很像绿茶?
原因也不难猜测,只因为没接触过白茶,喝茶时难免会代入此前喝绿茶的经验去闻香、去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