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产品上多下功夫
以在野咖啡为例,开在汽车美容店,旁比起开在市区,租金要低了50%左右,节省下来的开支,就能用来提升产品品质。
3、打开思路,社区咖啡还有很大潜力
从南到北,上文提到的3家店,本质都是社区咖啡,他们做的是真正大众化的咖啡。
欧阳师傅告诉我,她们想做的店更像是“咖啡大排档”,让咖啡直接进入生活,而不是需要享受的“小资情怀”。
欧阳师傅看来,这些真正接地气的地方,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谁能保证这些地方没人爱喝咖啡呢?去商场和买菜都是‘逛’,咖啡不该有场景限制”。
让咖啡更接地气
把门店开在海鲜排档旁的小明,也有类似想法,“为什么一定要给咖啡设置场景?只存在于市区的咖啡,不是真正的日常饮品。”
4、做日常化咖啡,不需要专门“停下来喝”
“你会为了豆浆油条专门停下来品尝吗?”
在欧阳师傅看来,需要顾客专门去店里打卡,坐下来慢慢品尝,但这种行为本身就脱离了生活。
没人会为了豆浆油条驻足5分钟,咖啡应该与生活衔接,不是“停下来享受”,而是“边走边喝”。
如何将饮品“刚需化”,这些独立咖啡人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没人注意到的“奇葩”角落里,用较少的成本做被忽视的生意,他们对自己已经有了精准定位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