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余年前,大觉者释迦牟尼因何预言当代将是个众经尽毁的末法时代?因为记载真理的经文,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接受不同时代的检验。因此,觉悟后的释迦牟尼再三斟酌,该使用什么样的合适方法对两千五百余年前的世人阐明宇宙真理。于是便有了“三千大千世界”,微观聚合宏观的宇宙时空观。并靠自己的言行与事理证明此理。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已很难再有人如孔子、佛陀、耶稣那般通过自己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日用常行的简单事理,劝人向善。因此梨花坚信,中华传统经典必须接受现代科学的实际检验,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因此,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预言,未来世界的佛菩萨必将出现在科学界,而非玄远幽深的庙堂之内。请相信这并非随口之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因为佛教经典中存在很多,只有使用现代科学才能证实的奇怪论述。比如大千世界与小千世界的时间流逝差异是——“弹指间九百生灭”,大千世界的弹指挥间,小千世界将经历无数次诞生与湮灭(时空爆炸与坍缩)。更不要提“一碗水中藏有八万四虫”的说法,早已被现代科学证实。
总而言之,东方儒释道文化中尚有很多只有随着科技进步,才能解决的千古困惑,等待后人发现与解决。
而《大学》一文的第二个目的是“新民”(而非亲民),让万民百姓在永不停息的自然变化当中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自新,与自然变化同步的共进节奏。
第三个目的则是“止于至善”,使百姓的行为,止于适合自然变化的吉祥程度。既朱熹所说的“无过,无不及之名”的使用极境——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