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侧乳腺外象限条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为乳腺癌。
2.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
病理结果(左乳肿物)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病理学分期;pT2。
1. 浸润癌大小:3.2cm×2.2cm;
2. 肿瘤数目:单一浸润性癌病灶;
3. 导管内癌:灶性;
4. 小叶内瘤变:未证实;
5. 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
6. 组织学分级:3级;
7. 淋巴管-血管侵犯:可见;神经侵犯:可见;
8. 浸润性免疫组化结果:ER(90% ),PR(肿瘤表达具有异质性,热点区70% ),HER2(阴性,积分1 ),Ki67(70% ),GATA-3( ),SMMHC及P63(示肌上皮缺失,E-Cad( ),P120(细胞膜 ),Syn(-),CgA(-)。
9.淋巴结:左侧腋窝淋巴结17枚,其中13枚见癌转移。
乳腺癌概述1.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前三,并且全球以约2%的速度递增。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07年全球有130万浸润性乳腺癌新发病例。
2007年全球46.5万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据2004年中国肿瘤登记处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发病率的世界标准化率为27.76/10万,已成为中国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因而乳腺癌的防治更加不容忽视。
2. 乳腺癌发病高峰在45~50岁,临床工作中30岁以上发病率逐渐增多,20岁以前女性发病稀少。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1. 遗传因素:乳腺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疾病。文献报道,5%~10%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
2. 饮食与肥胖:高的脂肪摄入、低的蔬菜及大豆摄入已提示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但相关报道的结果仍不一致。其中最大的营养研究之一提示,与传统的蔬菜丰富的饮食相比,甜的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具有中度的相关性。肥胖可增加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体格锻炼可能减低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
3. 放射线与电离辐射:乳腺是对放射线及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为敏感的组织,尤其是乳腺处于有丝分裂期,如月经初期、青春期、月经期和妊娠期对放射线更敏感。最终射线可以使细胞发生突变。日本的广岛、长崎原子辐射所造成的后果,该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妇女高2~4倍,而且发病年龄提前。
4. 月经、婚育、哺乳因素:长的月经史(月经开始早或结束晚)、未生育、最近使用过口服避孕药、30岁以后生育第一胎、绝经后应用激素治疗(特别是雌激素结合黄体激素治疗)等因素均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5. 精神因素:性格内向,长期烦恼、悲伤、易怒、焦虑和疲倦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上遭遇到负性事件的挫折、打击和坎坷等,作为应激源刺激激体,产生一种非特异的事相反应-应激反应,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监视,*伤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减少,在致癌因子参与下促使癌症发生发展。
病理
乳腺癌属于上皮来源的肿瘤,分为非浸润性癌(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乳头状癌等)和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又分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