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0:12:36

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十要”中指明:“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其根在脚”,可见步型之腿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拳谚:“不是手胜人,而是步赢人”、“一步走错,步步歪”,习武实践证明确是如此。过去,有些拳师不轻易传授弟子从行步走出太极拳功夫的练法,故有“传拳不授步”的说法。相传师爷李雅轩年青时练拳时非常刻苦,把杨氏太极拳中较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走猫步”(亦称太极步)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为防止起伏过大,常请师兄弟帮忙压着,就这样苦练使身上长出了扎实的腰腿功夫。恩师林墨根也看重“走猫步”的功课。我的北京“二大爷”老师说过:“站桩功、松胯功、松腰功是太极步的基本功,太极步是拳架的基本功,中下盘的腰腿功夫练出来了,走架就有太极拳味了。” 拳谚的“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艺”,我认为,练习太极步也一样,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练法。近年来出于教学的需要,我给弟子和面授学生、网络学生传授太极步的练法是分为四个阶段的功课。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1)

第一阶段太极步的练法

一、前进太极步的练法:假如初式是身正势稳的右(左)弓步,1、开胯碾脚,松腰又松开右(左)胯往下沉的同时外碾右(左)脚大约45°。2、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3、垂臀松肩,通过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带动左(右)脚尖离地(走弧线)。4、松腰进步,通过放松左(右)身腰胯的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左(右)腿送出,带动左(右)腿上前一大步(走弧线),脚跟着地。5、开胯坐下,松腰又开胯圆裆往下松沉的同时松开左(右)踝关节使脚底贴地,顺势转为左(右)半马步。6、边沉边转,腰胯顺着沉势往左(右)圆转,边沉边转的变成左(右)弓步。附注:()内是指初式是左弓步的练法。

二、后退太极步的练法:假如初式是左(右)半马步,1、扣胯提脚,通过带动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2、垂臀松肩,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立正身势。3、松腰退步,松腰松左(右)胯带动左(右)腿后退一大步(走弧线),脚趾点地。4、沉胯落脚,通过松腰松右(左)胯往下沉带动左(右)脚掌、脚跟落地。5、转换重心,左(右)脚由虚变实,右(左)脚由实变虚。6、边沉边转,松腰塌胯的一边往下松沉一边往左(右)转,成为右(左)半马步。附注:()内是指初式是右半马步的练法。

三、横走太极步的练法:假如初式是马步,1、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左胯带动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2、垂臀松肩收脚,通过松腰、塌胯垂左臀、松右肩使腰胯带动右腿往左横进半步(走弧线),脚趾点地。3、平衡两脚重心,右脚掌、脚跟落地,开胯转换重心,使两脚吃劲大体平衡,变成沉稳的开立步。4、扣胯提脚,一边松腰扣右腿之胯一边带动左脚跟、脚掌提起离地,脚趾点地。5、垂臀松肩出脚,松腰、塌胯垂右臀、松左肩使腰胯带动左脚往左横进半步,脚趾点地。6、开胯坐下,接着右脚蹬地撑起,左脚顺着右脚底的地面反座力而开胯下沉,成为松腰、开胯圆裆的马步。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2)

太极步中扣胯、垂臀、松肩的规律是:扣胯是扣实腿的胯,垂臀是垂实腿的臀,松肩是松虚腿的肩。太极步在第一阶段的功课,前进太极步、后退太极步都是由6个动作来组合,练这么细是为了练出松沉、轻灵、虚实转换、以腰胯带动下肢的功夫,这样练法就相对比较容易到位,需要练上大约五至六个月。初学者在练时,中间过渡动作出现慢一点的定势,算是练功过渡的正常过程,是有助于调整重心和协调动作的。

前进太极步的练习要领

依据教学太极步的实践经验来看,掌握前进太极步的练习要领熟练了,后退太极步、横走太极步自然会跟着好练。前进太极步的练习要领如下所述:

练法中的“身正势稳弓步”,技术要求是身体面向正前方,两脚跟(底边)不能站成相距直线的步子,弓步的前后两脚跟相距是稍窄于肩同,宽距大约是20至30厘米,视各人身高腿长而定。这样练法会增加下盘底面积,提高身势的稳固性。走太极步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外形姿势要立身中正,内在讲究稳静和松沉。身势要松腰沉胯(前腿落胯、后腿塌胯的合称)、松肩垂手、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膝舒踝。大约七分重心在前脚,三分重心在后脚;脚跟吃劲大约七分,脚掌吃劲大约三分。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3)

练法中的“开胯碾脚”,是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的实脚外碾,腰胯松沉下来,与脚跟上下贯通。如练到位,胯转带动脚外碾时会有一股暖流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觉,而且越沉暖流越大。实脚跟劲沉于地,但是实脚膝盖是不大受力的,这才是松膝的功效,所以这样开胯碾脚的练法不伤膝盖。“碾脚”由“碾步”而得名,相似于脚外撇、脚内扣,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脚趾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整个脚底都要贴地,以脚跟为实,脚掌和脚趾为虚,脚跟为中心的贴地转动。还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右胯是转动的轴心,通过松开右胯而带动右脚外碾。右胯是主动,右脚是被动,要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缓慢又均匀的运转。不要把身势松沉和胯脚转动分开,亦不要以前脚为轴心的转动,因为这种拧膝盖的练法容易损伤膝关节。如果前脚不能自然转成45度角的,就不要硬转求得,能转多少算多少。膝盖垂直与地面,杨澄甫宗师说:“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我们不可不察哦!如有“松腰直沉”、“弓步开胯”基本功的支持,“开胯碾脚”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

练法中“扣胯提脚”的“扣胯”有什么目的呢?一是使前面实脚更加沉稳;二是带动后面虚腿脚掌、脚跟提起离地。扣胯一般用在身前实腿,在练时注意胯根内收是否扣少了,如果扣少了,一是达不到更加沉稳,后虚腿脚也提起不到位。胯根内收不宜扣多了,如果扣多了,一是影响了立身中正的身法,二是可能轻则造成滞胯,不够灵活;重则造成死胯转不了。扣少扣多都会影响身体中定之势,扣胯多少要恰到好处。如有“扣胯”、“虚领顶劲”基本功的支持,“扣胯提脚”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