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第216关怎么过图,战国七雄第216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36:24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远古石刻遗迹太阳图。

唐宋盛世节庆文化的发展高峰

与唐高祖李渊同时代的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谆谆教导其信徒说:“知识虽远在中国,必欲取之。”

大唐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也是第一个不用修长城的大一统文明时代。大唐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城市化和城市生活,当时世界闻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大宋是世界文明史的又一巅峰,经济之富庶、科技之发达、文化之繁荣至今令人激动不已。农业、铁器制造、造纸印刷业、丝织业、制瓷业、航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数学、化学、天文学等均领先世界数以百年计。

由此不难想象,中华节日和节庆文化在那些时代是多么丰富和热闹。

据节庆文化学者研究,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养生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全部变成了欢乐的音响;元宵节祭神灯火变成了游艺观灯看美女的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思乡谈恋爱的佳时;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的心旷神怡等等。在节日风俗的演变中,还增添了许多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拔河等。节日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把节日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丰富的节日生活画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看美女的心境描写,让今天的人们对于宋代元宵佳节的灯火充满了无尽想象。

中华文明之特质:节庆文化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保持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存在。源源不断来华经商、传教的西方人士,都对当时中国的富庶繁荣、中国政治治理之秩序井然以及中国人的友善热情、聪明能干、彬彬有礼赞不绝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年~1610年)在其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他到中国友人那里做客,参加了中国的节日活动,体验了当时节庆场面的震撼。

中华文明圈:中华节庆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据节庆文化学者研究,唐宋以后,节日的发展比较平稳,辽、金、元时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出现了三种变化:第一是更加讲究礼仪性和应酬性,礼仪变成了礼俗。逢年过节,人们出于礼尚往来而互相拜访送礼。第二是明代沿海经济大发展,一些以个体农户经济为基础的节日风俗逐渐被人们所冷淡,如祭土地神的习俗逐步弱化,有些地区以灶王神作为社火的主神。三是游乐性继续发展,如元宵节观灯,由宋代的五天增加到明代的十天,昼市夜灯,热闹异常。

明代以来,四大名著中成书较早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在节庆期间的活动和表演中大量出现,大大增添了节庆的戏剧内容和典故色彩。而清朝建立后,又增加了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秧歌、腰鼓等“百戏”活动。

战国七雄第216关怎么过图,战国七雄第216关(13)

△灯笼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营造喜庆的氛围。图为浙江省临安市岛石镇杨家村,小朋友准备红灯笼,迎接新年到来。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保持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存在。源源不断来华经商、传教的西方人士,都对当时中国的富庶繁荣、中国社会治理之秩序井然以及中国人的友善热情、聪明能干、彬彬有礼赞不绝口。

唐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宋朝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开始进入海洋文明时代,明清时期依旧保持文明交流的影响力。由此不难发现,今天东亚和东南亚的许多重要节庆文化与中华文明本体的渊源关系,比如越南的节庆大多可以追溯到汉唐时代传入的中华节俗,日本的节庆主要来自大唐,韩国的节庆主要是明代的规范或礼数,因此有一些西方学者把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的文化集群叫做“中华文明圈”。

老外在华过年:中华节庆文化的震撼

我们饶有兴致地读到中国学者赵山林的一篇研究论文,详细描述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年~1610年)在其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他到中国友人那里做客,参加了中国的节日活动,体验了当时节庆场面的震撼。

据利玛窦观察,“中国人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全国各教都庆祝的就是他们的新年,举行庆祝是在第一个新月以及还有第一个满月的时候。这后一天叫做灯节,因为家家户户都挂着用纸板、玻璃或布巧妙地做成的各种灯笼,点得通明透亮。这时候,市场上也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灯笼,大家购买惹自己喜欢的样式。屋里屋外点燃那么多灯笼,简直叫人以为房子失了火。

此时晚间还有狂欢。一队队的人在街上耍龙灯,像酒神巴库斯的礼赞者那样欢呼跳跃,燃放鞭炮和焰火,全城呈现一片彩色缤纷的耀目景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节,利玛窦在中国友人瞿太素陪同下往镇江,“去看盛大的民间表演活动”,继而应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之邀,来到南京。

战国七雄第216关怎么过图,战国七雄第216关(14)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像。利玛窦在其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他到中国友人那里做客,参加了中国的节日活动,体验了当时节庆场面的震撼。

回访之后,大人邀请利玛窦神父到他府里待几天。他说他渴望邀他一齐观看本年第一个灯节,由他的家人在晚上所作的奇妙烟火表演以及他们为几个晚上安排的精巧的灯笼演出。这种非凡的表演是公众庆祝活动常有的,其中并没有迷信的痕迹,邀请被愉快地接受了。拒绝将是不礼貌的。尚书家人对他非常礼貌的接待和他所观看的景象,使他感到惊异,超出预料之外。在烟火制造技术这一科学方面,南京超过了全国其他地区,或者也超过全世界的其他地区。

事隔多年,利玛窦还愉快地回忆道:“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类表演,并把它当作他们一切庆祝活动的主要节目。他们制作焰火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用焰火巧妙地加以摹仿。他们尤其擅长再现战争场面以及制做转动的火球、火树、水果等等,在焰火上面,他们似乎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可惜的是,有一批中外学者引用上面的话语,指责中国人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只用于制造鞭炮,而不能发明枪炮,因而是落后的文明,殊不知这恰恰是中华文明的价值特征:在中国古代任何可能具有重大*伤能力的技术发明的出发点都绝不是用于战争的,清朝成功研制了火药枪,主要用于打猎,参加打猎的军队才能装备。因此,近代以前,中国发明已千年的火药主要是用于生产和生活,火药的大规模使用构成了中华节庆文化的技术含量。

中华文明之非遗:价值传承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同时,中华传统节日再次得到了恢复和国家的推崇、鼓励与支持,这有两个标志,一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与元旦、五一、国庆等一起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序列。二是主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全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节庆文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内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作为文明可持续的价值指称。

中华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早在汉唐时期,外来宗教文化的进入和吸收,中华节日习俗中逐步包含宗教的礼数内容,尤其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使得在中华大地上增添了新的民族节庆文化样式,但并不影响主要传统节庆文化的持续和发展。

西方文化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进入中国,到了民国时代,大城市的节庆逐步融入西方文化的特点。由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播,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盛行于某些地区,但在城市平民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中华传统节日的规则和礼数得到严格地遵守。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中华传统节日一度受到一定的干扰,但改革开放后,在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同时,中华传统节日再次得到了恢复和国家的推崇、鼓励与支持,这有两个标志,一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与元旦、五一、国庆等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序列。二是主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全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节庆文化都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战国七雄第216关怎么过图,战国七雄第216关(15)

△平谷丫髻山春景。丫鬟山庙会是中国北方地区四大庙会之一。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品读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个定义解释为: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这个定义本质上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由各大文明圈组成的世界文明史传承下来的人文活动内容,形式上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第二,表演艺术;第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第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第五,传统手工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了单独的节庆文化,更多的是节庆文化中的表现和表演的内容,比如以各种节日为节点规模化演出的民间音乐舞蹈和很多用于节庆典礼的手工艺。

非遗:文明价值的指称

在内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作为文明可持续的价值指称。也就是说,具有世界文明价值或文明圈普遍意义的人文内容才是遗产,不具有文明普遍意义和不可持续的内容不能作为遗产,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脚文化、非洲那些具有伤害性的割礼文化、食人族的食人文化等等,这些就是不文明或反文明的坏文化乃至于恶文化,绝对不能叫做遗产。

前些年日本有人企图将二战末期“自*式袭击的飞行员遗物”作为非遗申报,还试图通过立法建立纪念性的节日。这类似于用食人文化的骨头渣申遗,建立食人文化节,结果遭到全体评审专家的否定,连申报的资格都没有。学者们认为,这种所谓的“神风文化”“玉碎文化”就是反文明的恶文化。

据有关资料称,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和大约在120万项左右,其中中国和世界华人群体的非遗资源就达到了约87万项之多,令人震撼。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最重要文化资源,其形成和发展到今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磨合过程,它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承载着最为丰厚的文明价值内涵,是官民一体与全部民族共同的价值表征,在包括精神信仰、审美情趣、感恩寄托、伦理亲缘、商品交换、生活习俗,乃至于在卫生防疫、医疗养生、荒政救灾、扶贫济困等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在节日活动中集中展示与传承了中华文明体的深度文化空间。

战国七雄第216关怎么过图,战国七雄第216关(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