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熬夜的习惯,睡眠质量变差。
“所以要想睡好觉,我们每天要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节律,使其符合24小时规律。”张斌强调。
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为24.2小时,比一天的24小时要更长。
受人体的生理规律影响,人一天内的体温会随着其生活作息发生改变,通常而言,人在起床前两个小时身体达到最低温度,就是最低核心体温。比如一个人生物钟是七点起床,那么他五点身体最冷。这个点是个分界线,五点之后接受了光照,就可以调节我们的规律,做到早睡早起;要是这个点之前接受光照,反而会导致晚睡晚起。这也就是为何我们睡前玩手机容易睡不好的原因。因为手机的光线进入我们的视网膜,导致昼夜节律后移,刷了手机之后就不容易入睡了。张斌建议,我们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去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使自己的生物钟前移,同时,在睡前避免接触太多的光照(尤其是电子产品),如果实在需要使用,可以调整一下时间,比如先玩手机,快要睡了,再放下手机,去刷牙洗脸然后入睡。
在晚上照光会让睡眠时间延后,早上照光让睡眠时间提前。
服用褪黑素是否帮助睡眠?张斌认为有助睡眠,需要注意的是褪黑素要夜间使用,大剂量褪黑素(3~5mg)可以帮助入睡;小剂量褪黑素(0.3~0.5mg)建议在睡前5小时吃,可以帮助调节节律、调节时差。
褪黑素有助于人体调节睡眠节律。
此外,张斌补充了运动与睡眠相关的知识,运动有助于睡眠,但是晚上不建议运动,因为晚上运动会让整个人兴奋起来,把身体唤醒,反而对睡眠不利。因此,至少临睡前3个小时不要进行太剧烈的活动。
睡不好、白天累、倒夜班,常见睡眠问题如何解决
“最近醒来得越来越早,白天又很困,应该怎么办?”面对粉丝提问,张斌认为,如果五点钟就醒了,不妨设定就是这个时间醒,然后去干活,过一个星期,要相信今天睡少了可以变成明天的睡眠的驱动力,主要是保持规律,如果还是不行,建议去医院治疗。
有粉丝问“我的工作需要倒夜班,有什么帮助睡眠的方法?”张斌回答:假设是第一天开始上夜班,从晚上睡变成白天睡,比如早上八点睡,下午两点起,最低核心体温变成12点,如何改善?张斌建议下了夜班,要带墨镜,避免光照,回到家要尽量营造黑暗、安静的环境,可以吃点早餐,让自己舒服,然后让自己睡觉。临睡前吃褪黑素,可以帮助睡眠,但无论如何,夜班工作者的睡眠是相对不足的。傍晚到临上夜班前可以规律地睡两个小时,把睡眠补上。另外,在夜班中挑一个时间小睡45分钟。而且,光也是维持警觉度的,工作中可以安排比较强的光源,间断的、一会一会的光照也是有效的,最低核心体温5点之前的光照,可以帮助节律后移,从而帮身体建新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