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之前用的什么犁,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21:39:40

骡子和马搿犋

扶犁是个技术活,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把式来完成。犁地时一来一回叫“一遭”,开出的第一遭的直沟和土埂叫“开墒”,开墒必须要直,更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来完成,一般的人开墒把握不好,会把垄沟开的弯弯曲曲。开墒开得好,这块地就会犁的很顺利,牲口省力气,人也不费事,地也会很平整,提高了效率。

开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地中间开墒,土向内翻,犁好的土地中间高,两侧低;一种是从两侧开墒,土向外翻,犁好的土地两侧高,中间低。一般两种方式隔年交替使用,以保证土地的整体平整。

牲口和人一样,拉犁时也需要经验,一般会让老牲口走在开墒后的垄沟里面,叫“领墒(shāng)”,只有耕地有经验的牲口才会领墒,没经验的牲口需要人牵着走几遭才会领墒。

那时候我家有十几亩地,喂养了一头牛,也是和别人家搿犋,基本都是爷爷赶牲口、扶犁、耙地。十几岁跟着爷爷犁地的时候也想着试试身手,爷爷就会让我扶上一段犁子,看着在爷爷手中自由轻松的犁子,到了自己手里却不听使唤,一会深一会浅,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拧出一身汗来也跟不上步伐。看来犁地还真是个眼高手低的技术活,自己也放弃了当“老把式”的想法,安心的顺着垄沟跟着犁子撒化肥。

曲辕犁之前用的什么犁,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5)

耙地

3.站耙

犁完地之后老把式会让牲口饮口水、歇一歇,接下来会把犁子卸下来,换上耙,赶着牲口继续耙地。耙地,就是将被犁子翻出大土块耙碎并使土地平整,以便于播种。

耙,是耕地的主要农具之一,类似平放的梯子,耙齿每隔30公分左右一个,主要功能是用来平整土地和弄碎大土块。空耙重量轻,不足以把坚硬的土块磨碎,需要人站在上面增加重量,叫“站耙”。

站耙,也需要技术和经验。站耙的人两只脚一前一后的站在耙上,一手拽着缰绳,一手摇着鞭子,身体或前倾,或后仰,或左右摇摆,掌握着平衡,吆喝着牲口来来回回的耙地,把大土块卷入耙下,被耙齿磨碎,耙成一块平整易于播种的土地。

有的土地比较好耙,用空耙太轻,大人站上去又太重,就让小孩子站到上面,大人在后面扬鞭吆喝牲口,既能把地耙好,又可以让牲口节省体力。一开始孩子们不会掌握平衡,大人也不会让小孩直接站在耙上,因为把握不好的小孩会从耙上掉下来,那时候经常听说某某家的孩子被耙齿挂着脚后跟之类的情况,站耙的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一般刚开始大人们会让孩子蹲在耙上,双手抓紧耙齿或者拴好的绳子,等熟练了再慢慢站起来。

曲辕犁之前用的什么犁,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6)

耙地

站耙虽然危险,但对孩子们来讲是一件既好奇又有趣的事情,好奇是终于可以体验一下大人们认为很难学的活计,有趣是站在耙上那种来回晃悠的感觉很是惬意,所以站耙虽然有点危险,但是孩子们都很原意去体验一把。或许这和蹦极、翼装飞行等一样,虽然危险系数很高,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去体验。人类或许在骨子里面就有一股追求刺激的冒险精神。

站耙,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讲是一种乐趣,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是一种快乐的回忆,也是小时候孩子们在劳动中寻找的乐趣。

农村还有一句谚语:攚(wěng)到地头拾耙橛,比喻把事情积累到最后解决。耙橛就是残存在地里面的比较大的庄稼根。

曲辕犁之前用的什么犁,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7)

4.摇耧

耧(lóu),是播种的工具,也叫耩(jiǎng)子,是木头做的,有三条腿,一趟能耩三垄小麦。

小时候后大人们经常会说一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意思是秋分正是播种小麦的节气,也体现了古代历法对人们农业耕作的具体指导。但现在不知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变暖还是其他原因,人们寒露节气才开始播种小麦,谚语似乎改成了: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才当时。

以前没有播种的机械,都是使用耧来播种。播种是书面的说法,在鲁西南农村地区叫“耩地”“耩麦子”,一般是几个人或者套上一头牛在前面拉着,一个人在后面扶着耧耩地,扶耧的人并不是仅仅扶着就完了,需要来回的摇动耧,耧斗下种子的地方有个耧门挡子,用来控制种子流下的速度,摇晃是为了让三个耧眼下的种子一样多,出苗均匀。

曲辕犁之前用的什么犁,曲辕犁和直辕犁的比较(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