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九十年代初,我们夫妇带着一岁多的独生女儿到店子里吃汤圆,特意买了一份“麻打滚”:就是点了任意一种口味汤圆,另外配有一碟用炒熟芝麻黄豆碾磨成细小颗粒与白糖混合的蘸粉,供食客把汤圆在蘸粉里滚一下,即蘸着吃。这种老长沙的经典吃法倒是又甜又香,但十分腻人。
女儿吃了一个“麻打滚”后被甜腻得受不了,居然说了一句:妈妈,我吃一个“不打滚”的......真的让人忍俊不禁。如今,当年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人,在欧洲留学后留在那里工作,不知她可否还记得幼时吃“麻打滚”汤圆的柳德芳?
临近南门口的双燕馄饨也是一家老店,其馄饨:皮薄如蝉翼、形似燕尾、肉馅鲜嫩,吃到嘴里落口消融。夜晚影剧终场后的观众往往会成为这里的食客。双燕馄饨还是老人、小孩和逛街情侣之所爱,也是身体染恙胃口欠佳者的“优选“。
还有向群锅饺、新华刀削面、黄春和米粉、长沙豆皮店、强民狗肉、徐长兴烤鸭、李合盛牛肉......这许多老字号“名优特”小吃饮食店,无一不用各自历史传承下的品质特色,精心地雕琢着昔日的光彩。
*的珍贵礼物:芒果
黄兴中路鱼塘街西口,也就是八角亭繁华之地,有一家沁芳水果店,与道门口、南门口、中山路、蔡锷路、北正街的几家水果店同为长沙市几家仅有可数的水果店,不像现在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多得数也数不清。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工资收入和购买力水平低下,大多数人只求得吃个饱饭,最多再吃些副食品小吃之类就满足了,水果一般都不敢问津。常吃水果的市民,大都要家庭收入相对较高,家庭供养人口较少。
沁芳水果店时常在店堂出售自制的“果羹”,把因不便存放的水果切块加上芡粉混合煮熬在一起,一碗售价1角钱,倍受市民喜爱。这种果羹也应该属于小吃之列吧。
由于流通领域的局限,水果店里的水果品种大抵依季节,就是苹果、香蕉、梨、广柑、桔子、西瓜、香瓜、凉薯、枣子这些为数不多的十来样。例如,现在人们司空见惯的芒果,那时候可是从来没有眼见过的稀罕之物。
这里有两则与芒果相关的趣事。1965年*在长沙会见越南胡志明主席,胡向毛赠送了一些芒果,*把芒果送给省委和九所的部分工作人员。受赠者都说是第一次看见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