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后代道光生活很节俭,深信茶叶蛋非常昂贵,自己也不太舍得吃。他曾问过军机大臣曹振镛平时吃茶叶蛋什么价钱,老曹明白内务府吃水颇深,但不便识破,唯有搪塞说自小患病不能吃蛋,所以未曾买过鸡蛋,更不知其价。
再后来的光绪时代,御膳房已把茶叶蛋哄抬到三四十两。光绪帝跟家教老师翁同龢喝下午茶时聊起茶叶蛋,翁老师也是识时务地敷衍作答:“我只在祭祀大典时才偶尔吃吃,平时不敢吃。”
相比之下,清代文人袁牧吃茶叶蛋可算是“奢靡之极”了。他在《随园食单》中如此“炫富”:“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支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
不过,其时的茶叶蛋制作只是盐与茶的基本版,后来加入诸如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等煮成的五香茶叶蛋,则流行于清末民初的上海。
真正把茶叶蛋发扬光大的地方,是台湾。
五十年代,来自内地各省的军民迁到台湾以后,茶叶蛋逐渐普及起来,成为了车站、景区等商店里的熟食。后来7-11等便利店遍地开花,茶叶蛋与关东煮更成为必不可少的点心。虽说便利店文化源自日本,但移植到台湾后,店内有一种气味是日本便利店没有的,那便是茶叶蛋特有的香气。
台湾知名的茶叶蛋有好几家,最早被人们所熟知的,当属日月潭玄光寺的阿婆茶叶蛋了。阿婆本名邹金盆,1931年生人。她在28岁时到寺庙帮忙打扫,并在玄光码头摆摊,至今卖茶叶蛋已将近60年了。
阿婆从来没有公开过制作茶叶蛋的完整配方,目前所知部份配料包括日月潭阿萨姆红茶、南投县埔里香菇、日月潭潭水、盐等,似乎并无卤水香料和酱油,一个生鸡蛋化身为阿婆茶叶蛋,起码要五六个小时。
阿婆茶叶蛋因受到大陆观光游客的追捧而闻名两岸,曾被誉为“全台湾最好吃的日月潭茶叶蛋”,据说最高峰时日卖六千个(对此数字,我至今仍表示匪夷所思)。
如今87岁高龄的邹阿婆已经很少到玄光码头看店了,生意只是交由第二代女儿、女婿打理,她与老伴则在日月潭龙凤宫附近的家中煮蛋售予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