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历史背景,挺进大别山以后发生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11:51:04

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刘伯承、*所指挥的晋冀鲁豫*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中央为什么要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挺进大别山历史背景,挺进大别山以后发生了什么(1)

01为什么中央决定要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民党军虽然在兵力上仍占优势,但因机动兵力不足,在东北和华北战场已转为守势;在南部战线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态势;又因整师整旅不断被歼,士气日益低落,战斗力下降;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已陷入困境。

同时,人民解放军军队人数增加,在战略全局上大部分已逐步转入战略性反攻;部队士气高涨,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后方日趋巩固。但大部分解放区遭受战争破坏,人力物力损耗巨大。

挺进大别山历史背景,挺进大别山以后发生了什么(2)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的战略企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并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置于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军防御薄弱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大别山地区。

02为什么选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和中共中央军委即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即对由哪支*军出击大别山有所规划。

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与此相反,刘邓大军正面敌军较少。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率晋冀鲁豫*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挺进大别山历史背景,挺进大别山以后发生了什么(3)

刘伯承和*在大别山合影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随后,*又指示陈赓、谢富治集团渡黄河南进,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至此,排除了刘邓大军出豫西的可能。

8月上旬,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至8月底,刘邓大军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

刘邓大军像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空前壮举,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并且,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来源:长江云综合人民网、中国军视网、中国文艺网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