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喀什和伊宁构建大城市的战略必要性分析
(一)完善新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体,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体系。而新疆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只有一个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二级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城区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大城市,也缺乏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目前只有一个库尔勒市),这使得新疆的城市规模体系出现了断层。因此,为了完善新疆的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新疆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培育喀什和伊宁两个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以弥补新疆城镇体系中缺乏百万人口大城市所造成的断层,并推动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成5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中等城市。而喀什和伊宁作为新疆自治区南疆城市群和北疆城市带的核心城市,自然肩负着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推动新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完善的重任。
(二)喀什和伊宁在新疆经济城市发展中所处地位的要求
喀什市是南疆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伊宁市是北疆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备辐射中亚地区的实力。目前,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发展,每年的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在0.9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每年都会有超过25万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就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聚集规模来看,乌鲁木齐的承载力已经饱和,不可能再进一步大规模的吸纳转移的农业人口。而喀什和伊宁作为新疆自治区副中心城市,应首当其冲的担负起新疆城市化人口转移的重任,积极发挥其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因此,喀什和伊宁应该积极建设大城市,增强其承载力、辐射力和凝聚力,从而成为新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次,喀什作为南疆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伊宁作为北疆城市带中心城市,也要求喀什和伊宁通过建设大城市,增强其城市功能,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壮大整个南疆和北疆沿边区域的经济实力。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沿边区域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喀什和伊宁作为这两个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又紧邻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这两个城市应该通过建设大城市,完善其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其城市凝聚力,从而发挥其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周边落后城市的发展,增强整个南疆地区和北疆沿边区域的经济实力。
另外,喀什和伊宁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立足中国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和战略决策。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和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在欧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会全面提升,必将成为我国西向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战略高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活力和投资潜力的热土,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喀什和伊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朝着这个大方向发展,必须通过大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的规模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发挥城市比较优势,从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三)喀什和伊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喀什市和伊宁市是南疆城市群和北疆城市带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一极。但是喀什和伊宁却是分别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和伊犁河谷的相对闭塞的内陆沿边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人口不足,至今也没有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这使得喀什和伊宁的产业实力与城市规模发展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将会成为喀什和伊宁产业后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喀什和伊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喀什和伊宁必须通过建设大城市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从而为喀什和伊宁可持续发展以及承接其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
四、喀什和伊宁与国内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差距
为了确定喀什和伊宁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思路和路径,我们必须明确喀什和伊宁与大城市的差距。这里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将通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公共服务水平这四个方面来反映喀什和伊宁与大城市的差距。该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共建立了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0个。这里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用2020年全国大城市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值,然后将喀什和伊宁的指标数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喀什和伊宁与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差距。
一是城市规模方面。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规模又分为人口规模和面积规模。首先,用人口总量、城区人口数量来反映人口规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喀什地区和伊犁州的人口总量和国内大城市的平均水平相差不是太远,喀什地区总人口449万人,伊犁州465.56万人(其中伊犁州直284万、塔城地区113万、阿勒泰地区66万),但这两个城市人口规模太小(城市规模大小只跟城区人口有关),喀什市城市人口规模仅48.08万人,伊宁市只有38.03万人,只有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喀什市离百万人口还差近52万人,伊宁市还差62万人。这表明喀什和伊宁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用市域面积和建成区面积来反映面积规模,市域作为大城市的行政区域,它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喀什市域总面积1056.8平方千米,市域面积太小,发展空间受限;伊宁市总面积644.01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更小;而建成区的面积大小则反映了城市的开发建设程度,喀什市建成区面积98.01平方公里,接近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成区规模;伊宁市建成区面积42.41平方公里,距离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成区规模差距还很大。从数据上看,喀什和伊宁的市辖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它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工业规模、产业结构、消费水平、预算水平以及其他几个方面。其中经济总量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体现;工业规模主要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个数两个指标;产业结构主要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消费水平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表示;预算水平的具体指标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其他主要包括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20年喀什市GDP只有238.27 亿元,伊宁市为295.9亿元,两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很低,其中喀什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如昌吉州的吉木萨尔县强(262亿元)。喀什市和伊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个数也不到国内大城市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才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其次,喀什和伊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要比大城市平均水平要低近十个百分点,这说明喀什和伊宁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还需进一步提高。再者,喀什和伊宁的预算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大城市平均水平之间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居民的消费能力还很欠缺,政府的财政收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喀什和伊宁的经济发展水平离建设大城市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喀什和伊宁必须加大投入,推进喀什和伊宁经济建设和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水平方面。从基础设施水平来看,主要包括能源供应、供水供电、道路与城市交通、邮政通信、废物处理以及城市绿化几个方面。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新疆储藏量最大,因此在喀什和伊宁市有广泛分布和产出,喀什和伊宁的供气量还是比较充足的。但它的供水供电量都不到特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喀什和伊宁的城市道路与交通中,除了人均指标和万人拥有指标与大城市相对接近外,其他几项指标和大城市之间差距都还比较大。邮政通信中,各项指标都只有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需要加强。喀什和伊宁的废物处理率情况较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了大城市平均水平,另外两项处理率也接近大城市平均水平。喀什和伊宁的城市绿化,虽总体面积不及大城市,但它的人均拥有量和覆盖比率与大城市还是很接近的。因此,总的来说,喀什和伊宁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以适应大城市建设的需要。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从公共服务水平来看,主要包括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文化娱乐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又包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普通高校以及中小学的数量、学生人数及教师人数。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则用医院数、床位数、医生数和三甲医院个数来衡量。文化娱乐公共服务设施则包括剧院书和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喀什和伊宁虽为喀什地区行署所在地和伊犁州的州府,但由于经济总量不高,对教育的投入却远不及大城市平均水平,在学校、学生以及教师的数量上也仍和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来看,喀什和伊宁的三甲医院个数和大城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医院的总数、床位数和医生数却不及大城市多,这说明喀什和伊宁的医疗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喀什和伊宁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战略思路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根据前面对喀什和伊宁城市发展现状及其与大城市的差距分析,可以将喀什和伊宁百万人口大城市构建的战略思路拟定为:突出优势,壮大产业,完善功能,优化空间,强化基础,全面提高喀什和伊宁大城市建设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突出优势。突出优势即要在大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区位优势。喀什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中巴战略大通道,奠定了喀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喀什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点和增长极,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廊桥。可以说,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喀什要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以“项目建设大推进、开放型经济大跨越、产城融合大发展”为牵引,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身份,肩负国家战略使命,新一轮的建设事业又一次拉开剧幕。伊宁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新疆唯一能够吹到海洋季风的城市,历史悠久,生态优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伊宁市东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690公里,西距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重要城市阿拉木图430公里,邻近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3个国家一类口岸,拥有国家二类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具备中哈国际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伊宁机场、西气东输管道“四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伊宁市作为伊犁河谷中心城市,具有向中亚和俄罗斯开展地边贸易、进出口贸易的便利条件,同时,作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伊宁市连接内地与中亚、俄罗斯及欧洲各国经贸交流的重要支点和实现“内引外联”的重要国际经济通道。
二是壮大产业。壮大产业即在大城市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壮大城市产业。产业是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核心支撑,产业的壮大对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产业壮大过程中,城市主导产业的规模逐步发展壮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会吸引相关联的产业不断向该区域集聚,形成联系密切的产业链条,这些产业在区域内不断整合、集聚并成长所产生的聚集效应使得城市不断扩大。但就目前来看,喀什和伊宁都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其工业发展比较滞后,且基本集中在一些轻工业方面,大多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属于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目前主要有棉纺织业、酿酒业、食品加工,薰衣草的种植和加工、蜂产品的深加工等等,其他产业的产业规模较小、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实力普遍不强,产业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另外,除农副产业以外,其他主导产业的产业关联性也较差,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因此,喀什和伊宁在特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重点发展二产工业,壮大产业发展,努力培育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喀什和伊宁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引入新的产业支撑,完善喀什和伊宁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从而为大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功能主要是指在大城市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等等。通过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喀什和伊宁的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建设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提升喀什和伊宁的创新功能、服务功能和集散功能;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喀什和伊宁的生产能力。通过整合资源、功能,将喀什和伊宁市区建设成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现代化都市。
四是优化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在于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在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和形态上,喀什和伊宁应根据喀什和伊宁的交通地形和城市特点积极拓展新区、疏解旧城、优化交通,提升中心。具体来讲, 喀什要积极构建大喀什市城市经济圈: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可称克喀城市经济圈,是大喀什城市经济圈的第一紧密层。是以大喀什市为中心,主要是红旗农场、岳普湖县、伽师县、英吉沙县、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图什市、东风农场,形成2市、2场、3区、5县的城市经济圈框架。二小时城市经济圈。包括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以大喀什市为中心,红旗农场、岳普湖县、伽师县、英吉沙县、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图什市、东风农场、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伽师总场、莎车县、麦盖提县、41团草湖镇、42团龙口镇、45团前海镇、前进水管处、46团永兴镇、托云牧场,形成2市、3区、10县、7团镇的大喀什市二小时城市经济圈。如果莎车县撤县设市, 形成了以大喀什市为中心城市,莎车市、阿图什市为副中心城市,各县城、镇的城市框架体系。从人口规模、区位优势、产业经济、发展历史、宗教文化、国家安全等来说,打造大喀什市二小时城市经济圈不仅是喀什地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伊宁市要重点打造伊宁经济圈,伊宁经济圈核心区空间布局包括:以伊宁市政府中心为原点的区域。伊宁经济圈核心圈层划分的依据:伊宁市作为伊犁河谷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建设目标是“北疆城市带中心城市”、“建设天山北坡西部中心城市””和“打造百万人口城市”,而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决定着城市的影响力。因此,伊宁市城区建设空间规模需要迅速扩张以满足空间地域规模要求, 因而,伊宁市必须扩展城区规模,大力发展城郊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提升伊宁市城区承载力。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距离伊宁市8.7公里,国道 G218 清伊高速公路横贯胡地亚于孜乡 , 交通地缘优势显著,应充分发挥伊宁市辐射功能及胡地亚于孜乡交通区位优势,使胡地亚于孜乡迅速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共享伊宁经济圈核心圈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