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式蛙泳
高航式已经具备了波蛙的雏形,在保障一定动作实效性的同时追求更快的频率,换气时上身高高抬出水面进行前冲,尽可能的减少了蛙泳移臂时的阻力,同时利用腰腹和蹬腿的力量进行更有爆发力的前冲,加快移臂速度。
但是高航式蛙泳在技术上也有明显短板,虽说频率相对于平蛙是快了不少,但是连贯性有待提升,换气的高拉动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停顿,让整个蛙泳游起来一顿一顿的,每次“波”前的死点尤为明显。
高航式蛙泳在2000年左右为蛙泳比赛的主流技术,我国代表运动员为一代蛙后罗雪娟。
罗雪娟蛙泳夺冠
竞技小波蛙小波蛙就是我们现在比赛常见的竞技波蛙的样子了,更快的窄蹬腿、更快的小划手,换气时身体类似于蝶泳的小波动、最大限度收窄的身体、连贯的动作。
波蛙示范
降低换气时上身抬出的高度,只留肩膀抬出水面,虽然前冲的爆发力减少了一些(缺少了身体重力带来的下冲惯性),但是动作的连贯性更强,避免了死点的凸显,以更有力的蹬腿来加快身体和手臂的前伸,整体动作不仅频率更快,连贯性也更好。更窄的身体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前冲时的阻力。
现今国际泳坛赛事中,小波蛙为主流技术,但是为了增强推进力,每位选手的技术特点都不太一样,波动的幅度也有些许差异,我国代表运动员为闫子贝、叶诗文。
闫子贝蛙泳
国际顶尖波蛙技术蛙泳选手亚当.皮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