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Zimmer】电影《沙丘》官方原声合集 殿堂级音乐!!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av542475957/
这也是为什么打破第四堵墙会带来严重的心理恐惧感的原因。电影当然不能真的打破第四堵墙,但可以制造沉浸感,通过IMAX的视听效果将人的观感进行笼罩——尤其是柏克所说的“声音的巨响或寂静”,这在《沙丘》的配乐中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是一种看似不断升高却在不断重复的让人紧张的音乐。
(ᕮ)互文·科幻·诗Ecology。
“For the Freman, spice is the scared hallucinogen. Which preserves life and brings enormous health benefits.”
“For the Imperium, the spice is used by the navigators of the Spacing Guild to find safe paths between the stars.”
“对于弗雷曼人来说,香料(美琅脂)是神圣的致幻剂。它可以延年益寿,凝聚精神。”
“对于帝国而言,香料由航天公会的领航员使用的,是在星级间寻找安全的路径。无它,星际航行不过是无稽之谈。”
弗兰克·赫伯特之前,科幻作品更多是以硬科幻,即对科幻技术和周遭环境的描述为重,这个传统来自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托马斯·莫尔(St. Thomas More)于1516年创作的《乌托邦》(Utopia)。《乌托邦》对未知之地的描述也正是硬科幻作品的风格,即通过游记、介绍、回顾、梦境等方式对飞地进行百科全书式的介绍,只不过硬科幻介绍的并不是空间,而是科技。
生态与科幻这在早期反乌托邦作品里也是如此,介绍、说明、导游、观察、日记都是常态,《我们》是以日记记录完成的,《1984》更多是温斯顿的读白以及他的所见,《美丽新世界》开篇三章讲的都是未来世界的设定。
而《沙丘》将文学之力注入科幻之中,技术描写被刻意忽略,人物丰满度和情节丰富性被重新提及,社会构筑和运行机制,政治制度下的多元生物的共处以及变迁被反复提及。赫伯特成长时期所习得的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理论不断渗透进入他的沙丘世界之中。
更重要的是,宏观世界的运转越来越微观化。
内互文:交叠这里所说的微观,不只是刻意回避更大场景的延展,而是聚焦于更小的空间的描述,并经由强烈互文性以管窥豹。由于赫伯特学习过禅宗思想,我们可以从《沙丘》里看到典型的中国叙事学的痕迹,即除外互文性(extratextuality)之外的内互文性(intratextuality)的重要性。
内互文性,即在同一文本内部不同文本单元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各个不同的文本单元是如何组织成一个文本的[25]。汉学家浦安迪通过研究中国叙事,发现中国的叙事文学作品的重点是“习惯于把重点或是放在事与事的交叠处( theoverlapping of events)之上,或是放在‘事隙’(the interstitial space between events)之上,或是放在‘无事之事’(non-events)之上。”[26]
这在《沙丘》中的体现非常明显。电影里虽然也有对于异托邦(heterotopia)的介绍,来自岳医生赠送的微型电子书,但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在剧情的推进过程里不断展开,将读者对异世界的了解当做一种先验性的观点置入——也就是将陌生化的未来世界日常化。日常化这些异世界的生活,需要做到看似顺其自然的大信息容纳,IMAX屏幕与传统电影技术相比,可以增添至少26%的视觉内容,是异托邦视觉延展的不二选择。
在一个看似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里,在有着大量BDO作为宇航飞船的沙丘世界里,战争场面却是有着被护盾(Shield)克制的冷兵器肉搏,这种看似违和的视觉体验,却是宏观微观化的极好体现。
导演维伦纽瓦在删繁就简将《沙丘》第一部上半部分的内容塞进了电影里,但依然动用了大量空镜头,以震慑视觉的方式向观众展开这异世界下的生活方式。中国美学称之为留白,中国文学里也常如此使用,被称之为那碾和照应。这都根植于中国文化中以《周易》开启的基本哲学理念,道,在浦安迪那里被称为二元补衬(complementary bipolarity)和多项周旋(multiple periodicity)。
(本人曾用该理论分析过2021年上映的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该论文发表于《电影评介》2021年第8期,名为《分形·叠加·间隙:<没有过不去的年>空间叙事美学诠解》)[27]
这在西方文学里被称作分形叙事(Multifractal)或长程相关性(long-range),即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自相似性,即作品每一个小部分在延展开之后和整体的结构协调一致的方式,达成作品整体的作为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似性”[28]。
外互文:相染而外互文性,则在小说里体现得颇为清晰。交替出现的不同文体,以此表达多时空时态下的转换,既有来自遥远的伊勒琅公主的记事录,有保罗的成长史,有经由口耳相传的传言神话,同时还有作为空间中的嵌套空间,对《奥兰治天主圣经》的影像化再阅读。而这都只能在文学中呈现,譬如本文下方的参考文献,就与正文形成了一种外互文性关系。
如何通过蒙太奇剪辑将一元(文字)转换为二元(影像)呢?我们需要向更高维的影像技术中寻求支持才能实现,而IMAX就是不二的选择。
《沙丘》成为了科幻文学的某种范式,后来者在其设定上不断进行着微创新。初看《沙丘》时,会有《阿凡达》即视感,但其实无论是《阿凡达》的剧情安排,《星球大战》中的光剑设定,以及《异形》里对外来恐怖生物的设置基调,都来自该片。
这里所说的微观,同时还是将生命本液(the elixir of life)代入整个社会运行作为银弹(Silver Bullet)的根本存在。说是银弹,其实是与炼金术中的“伟大创作”(Magnum Opus)和传说中的“智慧哲人石”(the Philosoher's Stone)[29]异曲同工。生命本液设定在《沙丘》里当然就是香料,它已经成为整个沙丘故事最重要的物事——宇航公会远航的燃料、姐妹会控制他人的精神药物、皇室中代表奢侈的尊贵象征。虽然也是对其的争夺,但这种关键道具的作用不再是作为极端荣耀的虚位象征,而是作为社会正常运转的实体。我们如果和奇幻文学扛鼎之作《魔戒》中的指环、《哈利波特》中的魂器做比较,就能很好地看出差别。
它后续的很多作品都借鉴了这种写作方式,尤其是《星球大战》里的原力和《变形金刚》里的能量晶体。由核心动力驱使整个世界运转的方式起源自普罗提诺(Plotinus)的流溢说,这种观点投射到他的善恶观上亦是如此,他认为善是太一,而恶则是善的残缺。读者应该会发现,如果只是由核心动力给世界提供能量,那是奇幻世界;但如果是核心动力给世界提供运转,那就是软科幻。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核心动力又是什么呢?又或者说《沙丘》里的香料是现实世界的什么呢?
最常见的答案是,石油。但其实并不只是如此。
严格的说,香料是石油+致幻剂+互联网。香料与这些东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互文关系,更进一步的,可以称之为生态关系。
香料的隐喻石油是最表层的比喻,石油驱动了人类高速发达的物联网,石油也可以说是土地的“尸体”。而香料本身强有力的致幻效果,与宗教运行密不可分。宗教与致幻药物的关系可以说是孪生相见,同时也是奇幻世界的最初模样[30]。
而互联网,则能更快地让人同时出现在不同的时空中,堪称弗雷曼人的天选之子。
在诺齐克的快乐体验机里,这类思想实验就接替了带有明显致幻特性的“我思故我在”的主题。弗兰克的《沙丘》系列也推动了网络游戏的发展,1992年作为即时战略游戏的始祖,借鉴《沙丘》的游戏Cryo Interactive公司制作的同名游戏应运而生。个人也能够以交互而不是沉浸的方式参与到异托邦世界的地图游历之中。
致幻剂以及背后的神秘主义,才应该是香料的真正隐喻。这和原力以及能量水晶相距甚远。人不会对石油生成拜物教,但是会对永恒生成拜物教。
宗教致幻剂宗教致幻剂(entheogen)这一概念,是1979年由人类植物学家和神话学家创造[31],用以代替hallucinogen(迷幻剂)和psychedelic(致幻剂),可以指一切被用于宗教或者精神领域的致幻剂[32]。该词取自两个古希腊词“ἔνθεος”(entheos)和“γενέσθαι”(genesthai)。前者的意思是“有灵感的、着魔的”,是英语中“enthusiasm”(热情)的词根,后者的意思是“形成”。宗教致幻剂一般是那些可以导致人类产生幻觉的自然植物/矿物质,它们在各种仪式中被使用了上千年。服用者借助心理暗示和致幻剂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获得与神同在、与神交流[33]的心理体验。
科特迪瓦人会使用迷幻蘑菇,中国的道士使用大麻通神,量服丹砂导致的汞中毒或砷中毒,也会产生通神幻觉[34] 。非洲的Bwiti人使用一种夹竹桃科植物 Tabernanthe iboga的根皮作为宗教致幻剂的原料[35] 。埃及也有使用蓝睡莲和裸盖菇的记录。中医草药中曼陀罗被用以缓解哮喘症状和作为手术或接骨中的止痛剂,在印度教中,曼陀罗花(Datura stramonium)和大麻常被用于宗教仪式中,由于其效力过强很容易严重中毒。曼陀罗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具有麻醉作用,它使肌肉松驰,抑制汗腺分泌,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麻醉药取名为“蒙汗药”。 在Robert Graves的《Difficult Questions, Easy Answers》书里Mushrooms and Religion一章,也讨论了迷幻蘑菇在古希腊、印度、北美、北欧等地域的早期宗教活动中的作用。
这种神妙的顿悟,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称之为转变(conversion)——正是许多宗教和冥想传统的核心所在,当其发生在更普遍的环境中时,被心理学家命名为量子变化(quantum change)[36]。
香料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