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先后实施了7次特赦,时间分别是: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在这7次特赦中,绝大多数都是战犯,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比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廖耀湘等人。
仔细分析这7次特赦,前6次都是以“经过一定期间的劳动改造、确实已改恶从善”作为特赦标准和具体前提条件。另外,除了第一次特赦的对象包括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战犯外,其余6次都是战犯。
在所有特赦中,1975年大特赦格外引人关注,因为这是伟大领袖*生平批示的最后一次特赦。1974年10月13日,*乘坐专列再一次回到了长沙,这一次他在湖南足足呆了114天。
当时*下榻在省委九所六号楼,对外宣称是“度假养病”,可真正养病的时间寥寥无几。在长沙的一百多天时间里,*接见外宾6次,跟中央领导多次商谈,比如周总理、*等。
这时*的身体情况很不乐观,双眼因患上老年性白内障,视力大受影响,几乎失明。即便如此,*也不愿错过国内外一点风云变化,每天都让工作人员给他阅读报纸、文件等,他要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最后力量。
周总理
期间,*想到了特赦战犯的问题。当年12月23日,周总理抱病来到长沙向*汇报工作。期间,*再次提及战犯问题,他对周总理说:“还有一批战犯,关了这么多年,建议把这批人释放。”*此时提及特赦战犯,有他更深一层次的考虑。
这时,尼克松已经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并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来到了更重要的地位上来。12月28日,周总理回到北京后,专门就特赦战犯的问题找到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
12月29日,周总理分别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传达了*的指示,“四届人大之后,要实行特赦,释放战犯。”周总理请罗青长联系统战部、公安部,尽快传达关于释放战犯的指示,尽快形成报告。
事实上,周总理去长沙之前,已经找公安部长华国锋了解战犯情况。华国锋立即指示公安部将各地战犯管理所的战犯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包括年龄、籍贯、年龄、被俘年月和地点、判刑时间、当前身体情况等。
周总理看到了名册后,要求公安部立即进行分类准备工作,以便送*、党中央审阅。很快,“清理办公室”宣告成立,专门负责清理释放在押的国民党战犯。“清理办公室”是由由公安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调查部联合组成,公安部大楼的五楼是办公地点,最开始坐班的是公安部工作人员胡治安。
特赦战犯大会
胡治安认为“清理办公室”虽然是一个临时机构,可意义重大,“做了不少事情,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犹如严冬里的一缕春光。对于冰封已久的两岸关系,它成为了破除坚冰的第一声叩击。”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月25日,华国锋指示公安部向中共中央、周总理提交了《关于第七次特赦问题的报告》。列入报告中的战犯共有293人,具体是国军战犯219名、党政人员21名、特务50名;伪满战犯2名、伪蒙战犯1名。
尽管列了293名在押战犯,可报告中提出有13名战犯不符合特赦标准,应当继续关押。2月27日,报告送到杭州,*把这份特赦战犯名单看了好几遍,认为公安部“气魄太小了”,最后提笔做了长篇批示:
“锦州、大虎山、沈阳、长春,还有战犯为什么没有?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土改的时候,我们*恶霸地主,不*,老百姓怕。这些人老百姓都不知道,你*他干什么,所以一个不*。气魄太小了。十五元太少,十三人不放,也不开欢送会。有些人有能力可以做工作。年老有病的要给治病,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治。人家放下武器二十五年了。”
如果大家看过*关于各种文件的批示,就知道这样的批示是罕见的,而且还给战犯每人发100块钱零用钱。很多人可能不了解100块钱是什么概念,当时可以购买近1000斤粮食,这是多么慷慨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