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搜救犬
一直到8月2日,第三次搜索行动结束,在出动了181人,48辆汽车,29架飞机,运送物资40次,搜索范围达4000多平方公里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一点发现。这难免让彭加木失踪案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使一些人对此事总是抱有一些神秘言论。
那按照正常情况呢,沙漠戈壁这种无人区,有人失踪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国家还下了这么大功夫去搜寻,这个事儿应该也该告一段落了。可是没多久,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把整个事件推向了全球各个角落。
叛逃与第四次搜索1980年10月11日,香港的一家报社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独家新闻,大概意思是说,有个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生,给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写信说:
在1980年9月14日晚上7点左右,他跟另外一个留学生同一名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某饭店吃饭时,看到彭加木跟两个美国人也在这个餐厅吃饭。因为他与彭加木是多年的朋友,所以很热情的上去打招呼,谁知道彭加木装作不认识他,赶紧跟那两个美国人走了。
图22 给北大校长写信
这篇报道爆出以后,海外媒体疯了,美国的那些朋友们也开始疯狂转载。一时间,这个传闻被闹得沸沸扬扬的。正是为了驳斥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11月20日,第四次大搜索开始了。这一次的行动是由8个单位联合组成,有军方的,也有地方政府的。通过专家们对罗布泊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分析,判断彭加木不会走的特别远,于是把搜索范围设定为库木库都克营地周围,彭加木脚印消失处周围,疏勒河故道周围,以及八一泉,红十井周围。并且此次的搜索方法也跟前几次大有不同,他们采用拉网战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分组分段,使用罗盘,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80米,凡是找过的地方插上一面红旗,遇到低洼地带,甚至还要用钉耙扒寻。
图23 寻找彭加木的路线
口号就是,不丢一个沙丘,不拉一丛芦苇,不留一处空白。由于罗布泊地区冬季非常寒冷,搜寻队员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饿了啃冻馒头,渴了喝冰水,很多人支持不住相继病倒。最终于12月20日,全员撤出罗布泊,停止了第四次搜寻行动。这次行动总共有一千余人参加,该找的地方一个没落下,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不过关于出逃这条谣言也是有很多不攻自破的漏洞的,首先就是北大校长周培源根本不认识这个叫周光磊的人,另外他提到的那名留学生,9月14日前后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去过华盛顿,还有那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不认识什么周光磊,更没去过信中说的餐厅。
图24 餐厅
而且库木库都克不是边境地区,想要靠两条腿走出戈壁滩,根本做不到。所以彭加木不可能外逃。
次年,也就是1981年,彭加木先生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上海和新疆两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也在彭加木消失的地点,竖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而之前提到的那具疑似彭先生的干尸,其特征与彭先生的特征基本吻合。这具干尸的出现,也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