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远的路,再热的天,永远挡不住一颗吃货的心!
——题记
没有尝过锅包肉,就没有真正来过哈尔滨。这句话不知谁说的,现在已经演绎了好多版本。锅包肉在哈尔滨,甚至整个东北地区,都家喻户晓,然而真正正宗的锅包肉却源于“烹饪世家”的老厨家。
来东北已经七年,吃过的锅包肉也不下几十回,本科四年,在外面吃饭不多,大多时候都是和室友朋友在附近小店,去得最多的是好旺角,只记得有次朋友请吃饭来过一次老厨家,当时只顾欣赏美女聊天了,哪记得点没点锅包肉,吃的什么,只是恍惚中听说这是一家百年老店。自此之后到毕业,再没有光顾过老厨家。读研来到鹤城,也是东北圈,时不时也尝一尝锅包肉,但是总忘记味道。这次,工作在冰城,周末终于有时间,有机会尝一尝地道的锅包肉了。
寻找冰城的美食之旅,。第一站当然是特色美食——锅包肉了。据了解,文政街老厨家的掌门人是锅包肉创始人传人,其做出来的锅包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酸甜适口,咬时有声。
锅包肉
老厨家的锅包肉老厨家在文政街,哈尔滨一条不太知名的街道,近几年城市街道改造,现在环境好了许多。老厨家的招牌门面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一晃而过,在周边众多饭店边是那么的不显眼,或许,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入眼帘便是老厨家简单的招牌,上书“老厨家”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旁边便是四代掌门人。进入店门,整个店堂有些狭小拥挤,上面是三四人的小桌,下面一层是包间。在大厅里,挂满了关于老厨家的各种历史,文化及荣誉,有“百味人家”、“烹饪世家”、“私家味道”等,还有各种报纸对老厨家的锅包肉的报道,由此可见,老厨家的锅包肉是多么的有名。
2013年拍摄的老厨家招牌
老厨家的百年荣誉郑树国先生亲自掌勺
点完菜,在等菜上桌这个空档,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锅包肉的历史渊源吧。据现在的道台菜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锅包肉是郑兴文发明创造的,当时郑兴文的父亲郑明全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经常能够尝到各种美食,所以口味变得很刁,而郑兴文随着父亲耳濡目染,对美食和烹调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后来就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为师,在恭亲王府学习厨艺。在1907年,郑兴文带着14个厨子举家搬到哈尔滨,在滨江关道衙门给道台料理膳食。由于道台府经常会宴请一些俄罗斯宾客,为了适应这些外宾,郑兴文把原来咸鲜口的“焦烧肉条”改成酸甜口的,这一变,不仅赢得俄罗斯人的喜欢,也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郑兴文称其为“锅爆肉”,可能俄罗斯人发音有些问题,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今天的“锅包肉”了。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誉,并获得荣誉牌匾《滨江膳祖》,至此,锅包肉声名远播。再后来,经过郑家人几代人的传承与改善,锅包肉在哈尔滨越来越受到欢迎。后来经过改造,加入番茄酱,变成沈阳版的“锅包肉”。
如今,哈尔滨的老厨家扩张很快,第四代掌门人郑树国先生积极参加各种美食栏目,把锅包肉文化迅速在全国、全世界传播开来,先后在友谊路、中央大街、松北融创茂开了三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