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白切羊肉,摄影/周铭;下图:压板羊肉,在苏州人那叫“羊糕”,最适合下酒。 图/汇图网
其他诸如温、台、金、衢等地区,也都有自成一派的白切羊肉吃法。在包邮区,这种切成均匀厚片,并精致地码在盘里的白切羊肉,是冬令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冷菜。它就像贵妇身边的大丫鬟,看似不起眼,缺了却会让人觉得宴席掉了档次。
红烧,浓油赤酱才是江浙本味北方人到苏州、无锡、上海、杭州等地走一遭,往往会抱怨菜式过甜。
尤其在吃羊这件事上,混入了江浙菜“浓油赤酱” “嗜甜如命”的特点,在北方人眼里堪称黑暗料理。然而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红烧能在最大程度上压制羊肉的腥膻味,而用糖则是提升羊肉鲜味的不二法门。
▲ 大锅炖煮,泛出金黄的油花,才是吃羊的正确方式。摄影/dreamstime,图/图虫·创意
南太湖平原出产的湖羊,相传是北方移民南下时带来的绵羊,经过南方水草的滋养,肉质更细嫩肥美;而每到秋冬吃羊时节,恰逢杭嘉湖平原上的甘蔗也到了收割之季。羊肉的鲜,遇上甘蔗的甜,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因而在浙江嘉兴、湖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红烧羊肉——
大块羊肉用稻草捆扎,每一块都是肥瘦相间,当然最好还要带着皮——南方人是最喜吃羊皮的,白切的羊皮丰盈如玉,口感弹牙;红烧的羊皮则软糯顺滑,绵密细腻,别有一种浓郁风味。
▲ 用稻草捆扎起来的,才是江南红烧羊肉。 图/图虫·创意 摄影/lcc54613
更极致的做法,在羊肉入锅前,江南人还会在锅底垫上几节甘蔗——就地取材的新鲜甘蔗,自带几分清甜口感,完美中和了羊肉的膻和酱油的咸。待到羊肉软烂、羊皮糯滑,一大口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羊肉在嘴里咀嚼、吞咽,回味油润香甜,层次丰富。
嘉兴人和湖州人,更会把红烧羊肉拿来搭配面条,唤作“酥羊大面”。每到立冬,家家面店门口张贴启事——“自立冬日起,本店供应酥羊大面,欢迎品尝。”总有顾客愿意为了那一碗面起早摸黑,天刚放亮就跑去排队候着,生怕去迟了羊肉告罄。
▲ 湖州的酥羊大面。 图/视觉中国
这一刻的红烧羊肉、酥羊大面,温暖了整个江南湿冷的冬天。
伏羊,吃得上羊肉就是过节包邮区居民认为“羊肉温热”,往往冬季才吃羊驱寒。但在江苏和上海部分地区却反其道而行之,喜欢在三伏天里“吃伏羊”,颇有种重庆人夏天吃火锅“以毒攻毒”的气魄。
而在吃伏羊这件事上最专业的,无疑是“不南不北”的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