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现低自尊或者讨好型人格
0~3岁的女孩,正是渴望异性认同的时候,她们希望得到第一个异性,也就是父亲的关注和赞美,以此来获得满满的安全感和个人价值。
如果父亲总是无视或者回避孩子,可能就会导致其自尊心受挫。使其变得不自信,内心自卑敏感,过分在意异性的情绪,在异性面前不够自信,日后总想着讨好对方。
2、导致女儿难以进入亲密关系中
父亲的过度回避,也容易导致女孩对表达亲密有羞耻感,过度自我保护。
不敢跟异性接触,当对方做出稍微亲密一点的行为时,女孩就会忍不住后退,对此感到恐惧,又过分羞涩,觉得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然而实际上,孩子们对于异性的爱又是异常渴望的,心理上的割裂感常常折磨着女孩。
6岁以后:父女关系过于亲密
有句老话叫“女大当避父”,心理学上认为,培养界限感的黄金时期是在孩子六岁左右。
进入到这个年龄段后,孩子的性别意识比较强烈,开始区分男女相处的界限,父母就要学会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的概念,学会跟异性保持科学的距离,即使是父亲,也不能逾越底线。
如果父亲还经常与女儿过分亲近,丝毫没有保持界限,往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性别错误认知,混淆男女交往原则,以后不把异性的伤害当成一回事,即使对方逾矩也没察觉出危险。
另一方面,父亲的过分亲密,其实也容易导致女孩的心理产生负罪感,她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有些事情是不可以的,又无力反抗,这种罪恶感,日后也会成为她们抵触与异性亲近的元凶之一。
例如,之前就看到一个综艺节目中,一位高中生表示自己的父亲要亲亲抱抱,有时候还当着同学的面做出亲密的举动,觉得“我的孩子就是我的身体”,所以没必要保持距离,这让女孩心里痛苦又害怕。
在这里也告诫各位父亲:即使你们平日里再疼爱女儿,但在孩子六岁前,也要注意两件事:
一是避免忽视孩子,二是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也要学会避嫌,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能健全的长大。
延伸阅读:做女儿的良师,陪伴她们成长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撼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