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八宝粥正宗做法,莲子八宝粥最正宗的做法摆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7:45:20

桂花八宝粥正宗做法,莲子八宝粥最正宗的做法摆摊(9)

一、千里运河第一湾

2019年新春佳节,我从嘉兴市区出发,沿着桐乡大道至桐乡市,再向西行约7公里就到达了石门镇。我站在石门大桥上远眺,阳光下的石门湾犹如一个大大的港湾,几十条巨大的铁壳船静静地停泊在开阔的石门湾里。走近石门湾,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波澜不惊地流过,偶尔能见到有船只过往。岸边开着些商店,整条小街尽显江南水乡特色。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向北流经崇德、再向北流到古镇石门镇时,在寺弄口来了个120度的大转弯,折向东流去。因为运河形弯如玉带,所以这里也叫石门湾、石湾、玉湾、玉溪。石门湾是千里古运河上第一湾。

据记载,隋修运河,唐朝初在石门设水陆驿站,称石门驿。宋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年,石门镇划归崇德县。嘉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208年置石门乡。元、明年间,石门镇市混用。明宣德五年,也就是公元1430年,崇德县分六乡建桐乡县,石门分属崇德、桐乡两县,以接待寺为界,寺东属桐乡,寺西属崇德。清康熙元年,也就是1662年,改崇德县名为石门,石门镇遂改名玉溪镇。民国3年,也就是公元1914年,石门县恢复崇德县名,玉溪镇复称石湾镇。

石门镇为历代浙北要冲之地,大运河自南而来经镇寺弄口折东,湾形如玉带,同时可通百舟。运河上通福建、广东,下达上海、江苏,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历经唐宋元明清,贡赋漕运,迎来送往,从没停止过。直到今天,交通运输有了更为快捷、更为现代的方式。但在石门湾,千年运河依然在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

从唐朝开始就在石门设置驿站,后来的历朝历代,都在石门设置重要驿站。不仅驿使往来于此不绝,就是“官舫贾舶皆泊于此”。贡赋漕运,来往货物船队,到了石门湾这个地方,都习惯地停下来歇歇脚,整顿整顿精神再上路。当年这里,舟车驿马,昼夜不绝,灯火明灭,人声鼎沸,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

宋室南渡后,康王赵构车驾常往还于石门道中,石门成为其驻跸之所。绍兴中,也就是公元1626年,于石门驿基建行幄殿,即皇家行宫。

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36—1795年,乾隆多次南巡江南,沿运河至嘉兴、杭州,中途夜宿石门,就是从石门湾上岸的。今石门有地名“营盘头”,传为乾隆六下江南夜宿处。1757年,乾隆经过石门时,写下《过石门诗》,“策马石门县,官民度石城”。

因为运河,到了明清两朝,石门湾商贸之发达在县城之上。石门镇成为了江南著名的桑市。据清康熙《石门县志》卷二所记,石门有晚青桑等十二种桑树。明王樨登《石门曲》:“采桑复采桑,蚕长桑叶齐,妾住石门东,郎住石门西,卖丝家复贫,哭解红罗襦。”到清代,各地都买石门桑种来种植。张燕昌《鸳鸯湖棹歌》:“侬家接得石门种,十亩闲闲蔽草堂。”该书自注:“桑以石门种为美,吾乡(秀水)桑种,多接枝叶尤茂。”施钟成《玉溪杂咏》云:“石门叶市甲于禾郡。”桑市规模超过当时的府城嘉兴。

明清间,石门镇还成为了棉布茧丝的重要产地。《玉溪杂咏》云:“织成片段赛丁娘,四手戈不研光。昨日金陵标信到,客帮都道要东庄。”朱彝尊也诗云:“五月新丝满市廛,缫丝鸣彻斗门边,沿流直下羔羊堰,双橹迎来贩客船。” 与此相应,石门丝绸、棉布业交易也很发达,至今,在缘缘堂边上还有“棉纱弄”这样的地名景

石门镇还是粮食集散地。明代崇德县因盛植蚕桑占了粮田,每年缺四个月的粮食,其粮食则靠运河从长江中游的湖广、安徽等地贩销。石门则是崇德县的第一个市镇,镇上布满了粮店,生意十分兴隆。

明清时,石门镇还成为浙北规模最大的榨油专业市镇。榨油业以外地输入大豆为原料,凭借的就是大运河便利的交通优势,大量的大豆通过运河输入江南,运销到石门,使石门成为江南规模最大的油坊。到清末民初时石门镇及附近至少有25家油坊,无论是大豆原料,还是油和油饼都已经打破了狭小的区域市场,成为浙北乃至江南的榨油基地或生产中心。

然而,经过一次次战乱,特别是抗日战争,石门频繁遭受几次轰炸和炮击,全镇几乎尽毁无余,瓦砾遍地,经济衰退。直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才得到恢复发展。

桂花八宝粥正宗做法,莲子八宝粥最正宗的做法摆摊(10)

桂花八宝粥正宗做法,莲子八宝粥最正宗的做法摆摊(11)

桂花八宝粥正宗做法,莲子八宝粥最正宗的做法摆摊(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