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以下3类食物不能放冰箱,拿出来就得扔掉,因为吃了损害健康:
- 热带水果,比如香蕉、荔枝、芒果等
- 叶、根类蔬菜,如卷心菜、土豆、青椒等
- 面包、馒头及其他淀粉类食品
这类似是而非的“生活科普”在网上很多见,它们的特点是乍一看似乎有道理,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真真假假掺杂着说。
那从科学角度,到底哪些食品建议放冰箱?哪些不建议?哪些水果蔬菜不要一起存放?食物放冰箱如何科学安排方位?食物热着就放入冰箱,有什么问题?剩菜几天要吃完?剩米饭放冰箱要格外注意什么?
这篇来分享一下。
图源:Pexels
01、食物放在冰箱,如何科学安排方位?冰箱冷藏的温度要设置在4度以下。因为生肉等食品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所以一般需要用密闭容器装好,然后放在冰箱冷藏格的最底部。一则这个地方温度最低,二则也避免生肉的血水等滴到冰箱里的其他食物。
关于各类食品、酱料等在冰箱里如何合理安排,可以参考下图:
(图源:eufic.org)
按照如上图示,各类食物在冰箱里的存放位置安排为:
中层和上层:即食食品、煮熟的肉类、剩菜剩饭、以及酸奶、奶酪。
底层:生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及海鲜,且都要封装好。
抽屉:水果,蔬菜
冰箱门:果汁等预包装食品、黄油、果酱、番茄酱、牛奶
说到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冰箱里一旦发现有生肉血水、汤汁溅撒等情况,都要及时擦干净;且各类食物应放在带盖的容器或者用保鲜膜封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冰箱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02、烫的食物就可以放进冰箱吗?食物什么时候放进冰箱里,首要的是“2小时原则”,即:
不论是剩饭剩菜、还是刚做出来的,都要确保在两小时内放入冰箱。虽然食物没有彻底凉透就能放入冰箱,但不建议将烫的食物就放进冰箱。因为烫的食物放入冰箱后,可能会让冰箱内的整体温度升高,一旦冰箱内整体温度升高了,则有利于冰箱内微生物增殖,从而带来额外的风险。所以,最好是等食物温度在2小时内冷却到室温,然后再放入冰箱。
因此,如果是刚出锅的菜,希望尽快凉下来,可以试试把菜隔水放凉水或冰水里降温,然后及早放入冰箱。如果放进冰箱的时候,食物还没有彻底的冷却下来,则记得不要完全密封容器,这样可以让热量和水蒸气继续散发出来,等彻底在冰箱里冷却了,则可以放入密闭容易。
03、剩菜剩饭几天吃完?在保存合理的前提下,吃剩的食物在2-3天内吃完,但是剩米饭是个例外,一般要在1天内吃完。
因为大米可能含有致病菌的孢子,比如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孢子。蜡样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环境和多种食材中,例如蔬菜、水果里,但含量一般极低,不至于造成食物中毒。
但剩饭,却有一定特殊性。
因为煮饭的过程不能*灭孢子,相反会让蜡样芽孢杆菌大量滋生。如果煮熟的米饭放置在室温下越久,哪怕放在冰箱里时间越久,则意味着致病菌增殖量更大,产生毒素更多,一旦进食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而这类中毒主要是与米、米制品及其他淀粉质食物有关。
图源:Pixabay
04、哪些水果蔬菜不要一起存放?水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酸度低的食品,在4度以上环境中,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所以要及时放冰箱里,比如各种肉类、海鲜、乳制品、剩菜等。而干制的食物或者食材,则可以放在室温下。
另外,大家可能还听过,有些水果和蔬菜是不能放在一起的。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主要是因为不同水果和蔬菜的释放乙烯的量以及对乙烯的敏感性不同。一些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猕猴桃、杏、香蕉,会产生大量乙烯气体,而乙烯与水果和蔬菜的成熟过程有关。
而有的蔬菜和水果,则对乙烯敏感度更高,比如卷心菜、胡萝卜、芦笋、芹菜。为了防止对乙烯敏感的蔬菜和水果迅速变质腐烂,因此最好不要与大量产生乙烯的水果和蔬菜放在一起。
关于哪些蔬菜水果不要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参考下图:
(图源:eufic.org)
如上图颜色解读:
绿色的:可以与任何食物一起存放
紫色的:不要与橙色和黄色的一起存放
橙色的:会加快橙色和黄色蔬菜水果的成熟过程
上图的坐标解读:
纵坐标:从下往上,产生乙烯的量从低到高
横坐标:从左往右,对乙烯的敏感度从高到底
图片里的水果和蔬菜名字,我就不再一一翻译解读了,大家看下面的英语以及示意图应该都能懂。
05、哪些食物放冰箱?哪些不要放?其实上面已经介绍过一些大致的原则,以下是关于哪些具体食物建议放或者不放冰箱,供大家参考:
牛油果:放室温下成熟,然后放冰箱
苹果:放冰箱
香蕉:不要放冰箱
面包:不要放冰箱
黄油:放冰箱
奶酪:放冰箱
鸡蛋:放冰箱(不论生还是熟)
蒜:不要放冰箱
番茄酱:按照包装上的建议存放
柠檬:放冰箱
肉类:放冰箱
橙子:放冰箱
洋葱:不要放冰箱
土豆:不要放冰箱
酱油:按照包装上的建议存放
西红柿:放冰箱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帮助,也请分享给更多家长一起阅读和了解,一起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
- 部分参考来源 -
1. Rajkovic, A., et al. (2008) Heat resistance of Bacillus cereusemetic toxin, cereulide.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46(5): p. 536-541.
2. Food Safety Authority of Ireland (2016) Factsheet: Bacilluscereus.
3. https://www.cfs.gov.hk/s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97_01.html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往期推送精选:
祐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