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6:16:28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鱼类小瓜虫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所以又称“白点病”。该病能感染大多数的淡水或海水鱼种类,引起相似的鱼类症状、病理变化和很高的鱼类死亡率,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海水鱼类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1)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小瓜虫分为淡水小瓜虫与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两种,这两种小瓜虫均可引起白点病。

多子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

多子小瓜虫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

小瓜虫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

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2)

从小瓜虫的掠食体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成熟并离开鱼体的时期,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了,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

从小瓜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时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冲破胞囊,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

从包囊破裂后,掠食体自由游动到进入鱼体的时期,即小瓜虫的感染期。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的皮肤和鳃。此期是药物敏感期,而且如果在1-2d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下一个生活。

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进行分裂生殖。另——主要生殖方式为虫离开鱼体,在水中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分裂繁殖。

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 又叫海水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的一种。刺激隐核虫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3)

刺激隐核虫一个生活周期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为滋养体期、包囊前体期、包囊期和幼体期。滋养体指虫体寄生宿主并不断生长的阶段,以宿主体液和细胞为食,营寄生生活,其发育成熟后(3——5天)就成为包囊前体;包囊前体脱离宿主后粘附到水底或池壁上(10——18小时),形成包囊;包囊进行无性繁殖,分裂形成许多小仔体即为幼体;幼体在水中可自由活动,不进食,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为感染期虫体。脱囊后2小时内幼虫的感染能力最强,3——8小时后幼虫的感染能力大大减弱,10——12小时后则仅有少部分幼虫还具备感染能力,18小时后完全丧失感染力。幼体一般在夜间脱离包囊,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感染宿主。通常来说,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有5——20%的幼体能够感染宿主。

小瓜虫病,一直以来都是水产界的顽疾,很多人都说是寄生虫病里的癌症。

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掠食体阶段。滋养体阶段是幼虫长成成虫的过程,在鱼体身上3——5天完成,一般外用药物效果不理想。小瓜虫成熟后脱离鱼体进入包囊阶段,在水中2——7天完成多次二分裂(一个小瓜虫经过十次二次分裂可产生1024只小虫),这个阶段小瓜虫有一层厚厚的包囊,百毒不侵,什么药都*不死。多次二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幼虫进入掠食体阶段,这个阶段幼虫要寻找寄主,很脆弱、最容易*死,但缺点是这个阶段只有几小时。

很多养殖户单纯的以为选择一些剧毒药物就可以一次性搞定,殊不知小瓜虫的包囊阶段是百毒不侵的,*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处于掠食体阶段的幼虫。这时候养殖户又说了,那我天天*总可以了吧?结果呢?虫没*死,鱼先死完了。

一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是很智慧的,针对小瓜虫祖先们的方法是最天然无污染的,具体如下:用辣椒和姜混合熬制浆液,然后全池泼洒,连续使用7——9天。我们的养殖户受不了熬制药液的那份苦和成本过高。有些人干脆就不相信这方法能防治小瓜虫病。有些人只用了三五天就不用了,结果还是小瓜虫泛滥。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