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6:16:28

刺激隐核虫的诊断:首先将鳃片或皮肤小心取下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在其上用指头轻轻挤压一下,使鳃丝或皮肤展开。然后放到低倍(4×10)显微镜下观察,刺激隐核虫呈乳黄色圆形或椭圆形,体表周生纤毛,一般48个相连呈念珠状“u”行排列,如果是活体则做旋转运动。在检测时应注意与粘孢子虫病的区别。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9)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更容易发此病,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多子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

多子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30d以上。该病往往在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10)

刺激隐核虫病原为刺激隐核虫。水泥池、池塘和网箱养殖的海水鱼都可受感染。此病的发生与鱼类放养密度过大有密切关系。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高发期在5——7月,水温为21——25℃时。25℃以上,症状会逐步缓解,秋季约降至21℃时会再次暴发。

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刺激隐核虫无寄主的专一性,硬骨鱼类几乎都可被感染,可感染尖吻鲈、紫红笛鲷、东方鲀、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金鲳、石斑鱼、蓝子鱼、白胡椒鲷、真鲷、黑鲷、平鲷、红鳍笛鲷等各个品种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在海水比重为1.017——1.020,pH值7.7——8.0,每年水温在25—30℃时是海水鱼白点病的发病高峰期。闽东地区的除了2——4月份低温期未检出刺激隐核虫外,其他时间均有检出,流行季节为6——7月和10——11月。虫体无需中问寄主,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水温低于25℃或高于30℃,此病发生情况就比较低。罗源湾中海水网箱养殖不流动或水流不畅,高密度养殖,导致水质较差、有机物含量丰富,这些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一经感染,传播迅速,且几乎整个渔排甚至整个养殖海区的大黄鱼都会受传染特,别是鱼苗,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11)

小瓜虫病是南方鱼类冬春季节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河豚、黄颡鱼、草鱼、泥鳅等危害更严重。若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水温低,水质污染不易处理,换水困难等原因,常令养殖户损失惨重。

小瓜虫病的症状主要是鱼类皮肤、鳃的表皮组织感染。小瓜虫病主要表现为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粘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鳗鱼感染小瓜虫后,三类苗增加,畸形率高,免疫力下降,易造成继发性感染,发生脱粘败血。小瓜虫病是观赏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感染率很高。观赏鱼有时体表出现许多小白点,这是得了小瓜虫病。因为小瓜虫的囊胞像一颗白米粒,附着在鱼体上,老百姓形象地称小瓜虫病为“白点病”。患小瓜虫病的鱼体,最明显的特征是鱼体表、鳃部、鳍条等组织增生,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点(囊胞)。严重时病鱼体表蒙上一层白色的薄膜,与此同时鱼鳞脱落、鳍条裂开、鳃部出血坏死腐烂等。病鱼在行为上反应迟钝,因为身体痒痒,所以常常想在假山石或缸壁上蹭痒痒。看上去鱼体日见消瘦,成群死亡。

泥鳅白斑腐烂,泥鳅身上有烂点怎么办(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