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报告区分dmd和bmd图片,基因检测分析报告怎么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15:01:56

11岁的彪彪是班上的体育委员,玩得一手好篮球。可最近一个学期,他的小腿逐渐肥大、僵硬,走路缓慢,老喊全身没劲,经常走着走着就突然跪倒下去。最初跪倒后还可自己站起,后来必须借助物体或别人的帮助,才能慢慢起来。彪彪父母带孩子做了很多检查,被告知孩子可能患上一种遗传性疾病——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MD)。平时未曾亏待孩子啊,怎么会肌营养不良?!彪彪父母脸上写满了疑问与无措。




基因检测报告区分dmd和bmd图片,基因检测分析报告怎么看(1)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原发于肌肉组织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缓慢进行性加重的遗传性变性疾病,病因未明。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为发病者,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发病率约为1/3 500活男婴。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长沙阳光男孩黄舸,就是因为这种疾病,于去年告别了他21岁的青春年华。此病患者多数有家族史,约1/3为散发病例,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最终完全丧失运动功能,或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发病与遗传性肌细胞代谢缺陷、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本病主要分为杜氏(Duchenne,DMD)和贝克氏(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两个类型,以DMD最为多见。DMD患儿5岁起开始出现症状,早期表现踮脚、跑步不稳和易跌倒;肌无力自四肢近端和躯干缓慢进展,下肢较重,骨盆带无力则走路向两侧摇摆,呈典型鸭步;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登楼和蹲位站立困难,并发腰椎前凸;由于腹肌和髂腰肌无力,从仰卧位起立时必须先翻身转为俯卧,再以两手支撑逐渐将躯干伸直而站起,为本病特征性表现。患儿小腿肚子很粗很硬,病程进展迅速,出现肢体挛缩、骨骼畸形、不能行走,常伴有智能低下、心肌病,预后不良。患者多在25~30岁前死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消耗性疾病。

BMD与DMD类似,但平均发病年龄(11岁)较晚,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达25年以上,40岁后仍能行走;不伴心肌受累和认知功能缺损,预后较好,又称为良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除假肥大型外,还有其他一些较为少见的类型,依各自受累部位而命名,如肢带型、面肩肱型、眼肌型等,病变较为局限,预后一般较DMD为好。

本病迄今无特异性治疗,故应以预防为主。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其姐妹也携带致病基因但不发病,所生的男孩中有一半可得此病。因此,对已*的基因携带者要进行产前基因检查,如发现胎儿为DMD或BMD,应行人工流产。由于本病呈进行性加重,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可提高生存质量。特别是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更要引起注意,及早检查诊断。

医生告诉彪彪父母,孩子的病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应与孩子一起积极与疾病作斗争。要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安静,注意防潮和防寒,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但应适当控制体重。本病以支持疗法为主,应鼓励患儿尽可能从事日常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和家长的过度保护。上肢可练习抬举、俯卧撑、扩胸等;腰部可练习仰卧起坐;下肢可练习起蹲、上楼、跳跃、侧压腿等;注意防止挛缩,对膝关节、跟腱关节热敷后适当牵引;假肥大部位的按摩以揉法为主;防止脊柱畸形,保持良好坐姿,劳累后宜平卧休息。

(文/颜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欢迎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