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河南,粮丰天下足”,如今的河南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粮食大省,全国1/4的馒头、1/3的方便面、3/5的汤圆、7/10的水饺都是由河南制造,如此丰足的粮仓不仅能让河南人自己吃饱,还能喂饱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不过河南在历史上也曾闹过饥荒,饥荒的阴影甚至笼罩着整整几代中国人,直到今天,许多老人都异常节俭、格外地珍惜粮食。
河南粮田丰收景象
1942年,河南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浩劫,足足饿死了300万人。在中国的历史上,饿死人的时年有很多,但是像1942年河南大饥荒那样惨绝人寰的灾情却不多见。就连当时一位美国记者,在目睹这场惨剧之后,连饭都吃不下去。
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与国民党当权者倒行逆施的执政风格有莫大关联。
抗战时期流离失所的百姓
灾情初现1942年的中国千疮百孔,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苟延残喘、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河南,自古以来都有“九州腹地”之称,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大,却也成为了抗日的主战场之一。
时局动荡、战火连天,河南的许多粮食都被送往前线用来支持抗战。无数河南百姓也被迫流离失所,无力农耕,导致粮食大幅减产,供不应求,粮食价格更是直线飙升,从战前每枚市斗0.6元,涨到每市斗20元。
早在1941年,河南国统区的农业产量比起战前平均水平就已经下降了百分之十,灾情早已显现出苗头,但是国民党河南当局官员却并未引起重视,而是将这个消息压了下去、免得被问责。
旱灾龟裂的土地
直到1942年春,一场大旱席卷着河南大地,1941年播种的冬小麦出现歉收,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饥荒。但是,这次旱灾仍然没有引起当局者的重视,他们只将此次旱灾当成一个小规模事件,不但没有对河南进行相应的赈灾措施,还继续强征军粮,用远低于市价的价格抢夺老百姓手中本就不多的粮食。
更糟糕的是,在旱灾过后,蝗灾接踵而至,将地里所剩无几的庄稼吞噬得一干二净、赤野千里。据当时亲历这场蝗灾的百姓回忆,蝗虫吃完了庄稼,留下了满谷地的蝗蝻,将谷底里剩下的谷子杆也全部啃噬干净,大量的蝗蝻就如同流水、滚球一般在地面蠕动,只要踩上一脚,那便是汁水四溅,蝻水溅得满脚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