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大头菜
茎用芥菜——笋子芥,茎瘤芥,抱子芥根用芥菜演化的同时,茎用芥菜也开始出现,并且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芥菜,即笋子芥,茎瘤芥,抱子芥。
笋子芥,就是我们所说的“棒菜”。棒菜已经完全没有了芥菜的刺激性味道,且口感清脆,可直接凉拌,也可以清炒或者煮汤。它的根茎部分和莴笋很像,所以很多小伙伴很容易把这两者弄混淆。但其实棒菜和莴笋,在种属上都不是同一类蔬菜。莴笋,又叫莴苣,青笋等,是菊科莴苣属蔬菜,和棒菜最大的区别有两点,棒菜的肉是白色的,而莴笋的肉是绿色的;棒菜的叶子宽大无白浆,莴苣的叶子狭长有白浆。并且从整个外形上来看,棒菜比莴笋要肥硕高大很多。
茎瘤芥,又叫青菜头或者羊角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涪陵榨菜的原料,民国17年的《涪陵县志》中对榨菜有最初的记载:
“青菜有苞,有薹,盐腌名五香榨菜”
得益于涪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芥菜在这里演化出了脆嫩多汁的青菜头。再靠着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孕育出了享誉世界的涪陵榨菜。
青菜头
榨菜好吃,做出来可是要费一番工夫的。有诗写道:
“种撒白露间,移植寒露田,经冬蕴采原,春获翡翠千。习风送露走,腌榨土窖坛,育得百味长,开坛碗里香。”
初秋播种,秋末移栽,冬季生长,春季收获,夏季制作,又到一个秋季,才得以吃上一口清脆爽口的榨菜。不过现在的涪陵榨菜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且为了更加符合大众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和国际化接轨,涪陵榨菜通过不断改善工艺,使得榨菜在保证清脆口感的同时向低盐化,0防腐剂的方向发展。
涪陵榨菜
抱子芥,就是儿菜了,也叫抱儿菜,娃娃菜,南充菜等。一颗完整的儿菜,是由中间的一根主干和四周侧芽堆叠着生长而成,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环抱着多个孩子一样,一家人抱得紧紧的,相亲相爱。儿菜清香鲜美,脆嫩多汁。可生食,用以凉拌或者作泡菜;也可以炒食,比如炝炒儿菜,儿菜炒腊肉;也可以水煮,蘸着油辣子吃。儿菜产量大,一下子吃不完的,奶奶就会把它用盐腌制脱水后,晒干,做成咸菜,味道和口感都极棒,是我家最爱的咸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