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玉米面发糕不放碱行吗,玉米面发糕发好了还用二次放碱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9 04:24:53

做玉米面发糕不放碱行吗,玉米面发糕发好了还用二次放碱吗(1)

那山那水那人
作者:叶广荃

1969年2月2日,那年我十六岁。天气也像人的心情一样,阴沉沉的,我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带着对家、对母亲的依恋和牵挂,走得匆忙而无奈。

做玉米面发糕不放碱行吗,玉米面发糕发好了还用二次放碱吗(2)

黄土高原上的那场雪真是大,放眼望去,天地一片混沌,银装素裹的高原蜿蜒起伏,夹着一道道的沟壑,旷野静寂无声。一辆辆车轮子上缠着防滑铁链子的大卡车,满载着北京下乡知青在白雪覆盖的盘山道上,向着陕北高原的深处驶去。

记得是中午才到县城,延长县城一面背山,延河沿公路顺势穿过城里继续向东。下车的地方是个平整的小广场,广场上人、车、驴熙熙攘攘,各村来接知青的老乡早已等候多时了。人是灰头土脸的人,车是木质架子车,驴是个头儿不大的灰驴和黑驴,时不时还龇牙咧嘴地叫唤几声。我和同学们跺着冻麻了的双脚,等着村里的老乡来认领。

“后段家河的,谁们是分在后段家河的?”一个中年汉子用带着浓重鼻音的陕北话大声招呼着,凡被他点了名的都围到了他身边。五个男生、六个女生,共十一个人。只见那汉子穿着一身蓝黑色自家染的粗布棉袄棉裤,腰间扎着一根绳子,头上扎着一块已经洗不出本色的毛巾,个子不高,瘦小精干。“我是后段家河的队长段京玉,把你们分到我那哒咧,咱就相跟上紧忙走,还有五十里路哩,赶天黑前要翻过山才成。”

在段队长的招呼下,我们上路了,要走五十里山路才能到村里,况且是盖满积雪的山路。出了县城向东,走了一段慢坡后,转过一个弯儿就开始上山,路又陡又滑,我们女生互相拉着、拽着、搀扶着,一步一滑地、艰难地走着,虽然只是背着随身的书包,不一会儿就走得气喘吁吁、浑身冒汗。

做玉米面发糕不放碱行吗,玉米面发糕发好了还用二次放碱吗(3)

由于是山路,连架子车都不能用,行李、箱子全是靠驴驮和老乡们肩担、背扛,路上听说我们刘家河公社的一个女生居然带了一架钢琴,八个老乡愣是从县里翻山越岭地往村里抬。

没人说话,只听见自己踩在雪路上发出的咯咯吱吱的响声,我越走心里越担忧、沮丧,越走心里越凉,光进一次县城就这么难,今后还回得了北京吗?

到陕北第一宿的热炕睡得我们像翻烙饼,不过真是解乏。早上起来女生小刘神秘地说:“你们猜我做了一个什么梦——铁箅蒸笼!”

没多久,就过春节。段队长怕我们想家,知道我们也不会做饭,就把知青分在了老乡家里过年,而且还一再说,这是任务。谁能料想到过这个年却是老乡家“最后的辉煌”,陕北去年遭了灾,等待他们的是饥荒,他们把一年中最好的吃食留到了过年,而且还无私地招待了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陕北的老乡真是好啊。

很快,我们就知道了队里的一个工只值一毛多,也就是说一个工分才一分多钱。男生一天定八分,女生一天定六分,女生一天也就勉强挣到一毛钱,闹不好到年底工分总数不够还得倒交粮食钱。切实感到了生存的艰难与不易,陕北真是穷啊。

没多久,我们就不是刚来时吃当地的酸团子(玉米面发糕,不放碱)难以下咽的学生了,而是成了一群见什么都吃的饿狼,比起老乡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初到陕北的几个月吃商品粮,每人每月三十几斤毛粮,最后实在不够好像上面给涨到四十斤。每个月一到月底的几天是最难熬的,记得有一次只搜刮出来一些豆子,于是就煮豆子吃,闹得全都不消化,胃疼、拉肚子。而一旦把粮买回来,则就像过节一般,先过过嘴瘾再说。

做玉米面发糕不放碱行吗,玉米面发糕发好了还用二次放碱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