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是民间传说中人物,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其登场于《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家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正史并无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连环美人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地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蔡东藩《后汉演义》:“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先平:貂蝉的出现就是为了离间董卓和吕布,虽然只是作为一种斗争工具,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做出了巨大贡献,宁愿被剥夺感情和尊严。在接近董卓和吕布的过程中,貂蝉必须出卖自己的色相,最终得以扭转时局。董卓被诛,吕布被击败,但貂蝉这种牺牲色相来曲线救国的行为并不被世人认可。女色救国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红颜祸水,但明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不得善终,爱国情深的貂蝉还是义无反顾,牺牲自己来换取家国利益。
轶事典故:
貂蝉出生
东汉末年,有一樵夫,一天他正在深山打柴时,忽然听到山崖上婴儿的哭声,洪亮异常,惊得飞鸟都乱窜而逃。平素在此山打柴,从未见过有人家居住,樵夫不禁心惊胆战。哭声持续不断,善良的樵夫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大着胆子循哭声向山崖寻去。哭声原来是从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传来的,洞前是悬崖峭壁,有一棵参天古树屹立于前。樵夫冒险爬上树梢,慢慢挪近洞口。樵夫看到在洞内的一张石桌上一个斗篷裹着的女婴,粉雕玉琢,十分可爱。樵夫又惊又喜,上前小心抱起,女婴马上停止了哭泣,望着樵夫甜甜一笑。樵夫用捆柴的绳子将女婴小心系在背上按原路下山。回家的路上逢着一位苍颜鹤发的老者,捋须而笑,对樵夫说这孩儿长大后,必定是个美人。如不嫌弃,我给她起个名字,樵夫心想这老丈与婴儿有缘,便答应了。老丈给女婴起名貂蝉,尔后飘然而去。樵夫将小貂蝉抱回家中悉心抚养,视若掌上明珠。
貂蝉梳妆
陕西米脂地方传说貂蝉出生于米脂爱好湾村,传说村中有一水洞,清冽的泉水日夜流淌,长年不断。貂蝉常来此梳洗打扮,羞得泉边的花草不敢开花,不敢招蜂惹蝶,整整枯了几年。待貂蝉离开家乡后,这儿的花草才又繁茂地生长起来。
貂蝉闭月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比喻。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传统戏剧:
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