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本书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典故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4 21:43:00

本期节目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以他和哥哥宋应昇、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最后写出《天工开物》。晚年回到家乡后,他耕读持家,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继续福泽百姓。此外,舞台对《乃粒》《舟车》《乃服》《佳兵》等卷所涉及的明代社会生活、生产景象都做了细腻的呈现。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本书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典故是什么(5)

《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着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话——“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六次科考落榜的失意里,宋应星没有被打倒,他在数次赶考奔波的所见所闻中,认识到工农业生产的巨大价值,于是他选择回归自然,走出了一条与当时的读书人不同追求的路。

节目中,当兄弟三人在舞台中央豪爽地一挥手,共同道出那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燃感定会扑面而来。燃感何来?正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所言:“每一次都落第而返,但对宋应星而言又是满载而归”。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本书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典故是什么(6)

饰演宋应星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李光洁坦言和宋应星“相见恨晚”,他非常喜欢这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我能感受到他豁达的自我性情和时代思辨,我希望能演出他的性格、思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本书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典故是什么(7)

再现神奇穿越

你能想象宋应星和袁隆平“握手”吗?

跨越多个朝代、发起“古今互穿”模式的第一期节目《尚书》,已然让《典籍里的中国》成为观众眼中的“穿越高手”。

人们无法忘记,饱经沧桑的伏生发出的灵魂追问:两千年以后的你们还读《书》吗?如果历史真的可以“复活”,那么这一定不是伏生一个人的追问。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典籍里的中国》既是一趟精神反刍的求索,也是一场满怀自信的告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这样的庄严仪式,一面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力量,返本开新;一面以今日之创造致敬先贤的付出,并在心怀敬畏、慎终如始中不辱使命,奋勇向前。

《尚书》让老年伏生来到现代图书馆,亲见如今典籍人人可读的一派生机。在《天工开物》这一期里,老年宋应星在“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带领下,感受三百多年后的“天工开物”:他昔日从江西到京城(北京)得花上半年的赶考路,如今坐上中国制造的高铁仅需三个时辰左右,若是坐上中国人自己造的C919飞机,则只要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当听说后世造的大火箭“长征”号可以把月球车载到月亮上,“奋斗者”号深潜器可潜入大海万米之深,尤其是在袁隆平院士的稻田里看到他心心念念的“乃粒”,他既惊讶又欣慰地连呼了不起:“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我无憾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哪本书的典故,不畏浮云遮望眼典故是什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