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产卵
当然,由于蝗虫的贪婪恶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古人在作诗时也常常将吸允人民血汗的达官贵人比作蝗虫。宋宁宗时期有诗人写到: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而民日益瘠。其诗暗讽了当时的政局。
4.灭蝗方法面对蝗灾,古人也想出来一系列解决的办法。首先,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捕*蝗虫,也叫做篝火诱*法。
最早的篝火诱*蝗虫记载见于《诗经》:"秉被蟊贼,以付炎火。"《治蝗全法》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人们在天色黑透之后燃起篝火,蝗虫扑火,翅膀被烧,无法飞行,可以大量捕捉。篝火诱*法在没有月光的晚上诱*,效果更好。
还有通过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来治蝗,我国先民用家鸭消灭蝗虫取得不错的效果,《治蝗全法》、《捕蝗图册》、《捕蝗图说》都记载了用家鸭捕食蝗虫的方法,除家鸭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还保护鸟卵、雏鸟、青蛙来间接消灭蝗虫。前不久关于送鸭到巴基斯坦治蝗的新闻,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鸭子灭蝗
5. 蝗灾影响历史进程谈到罗马的灭亡,没有人会想起传播疟疾的蚊子。当然,谈到晋室的南渡,也没人会想起造成饥荒的蝗虫。
永嘉之乱
《晋书》卷20下载"怀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尽。"
发源于五月的蝗灾,一直延续到了次年,且
南下攻陷了洛阳,"永嘉五年(311年)五月"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
在蝗灾的影响下,各种次生灾害相继出现,直接给司马家的统治造成致命打击。
食货志记载"雍州以东人多饥乏,又大疫兼以饥馑。"人们卖儿卖女,自相残*,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白骨遍布了山野,悲惨的情况让人不敢想象。在人口大量损失之后,晋朝很快被外族打败,南渡建康。
晋朝的衰亡,如果只是以历史书规范的叙述方式,即政治,经济,文化来谈,很好理解,可随着环境史学的兴起,全球环境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成为王朝更迭的重要因素。人之于自然而言,就如同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样无依无助,历史之于自然而言,也轻不过一场灾害的重量。
参考文献:
1.蔡定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探析》
2.王政君,《我国古代蝗虫防治方法简论》
3.李璐,《宋代蝗虫诗与文学的社会功能分析管见》
4.吕德廷,《佛教与禳蝗》
5王政君,《宋代对蝗虫生物认知述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