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画像
书名为什么叫《本草纲目》?
“本草” --自古以来,人们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有很多,包括了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里的根类、草类最多,在古汉语里,“本” 是 “根” 的意思,所以古人就用 “本草” 二字来代表药物。
“纲目” --“纲” 的原意指渔网上提网的总绳,“目” 是渔网上的网眼,抓住了总绳,就能控制好网眼,所以古人常用 “纲举目张” 来形容做事能抓住关键、条理分明,并把纲目的概念用到书籍撰写上,形成了 “纲目体”,成为中国志书编纂的一种传统形式。具体结构是先设总纲,或称大类,各纲之下再设细目,目以纲举,以纲统目,目下再设子目。
所以 “本草纲目” 的字面意思就是以纲目体例撰写的药物书籍。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的序言中说得更明白:“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所谓目随纲举,因此叫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写了什么?
《本草纲目》共计 52 卷,本质上是以纲目体例撰写的药物学大辞典。
第一、二卷为 “序例”,内容主要为中医理解药物的性能,使用原则和方法。是以《神农本草经》中的理论内容为基础,追加不同时代学者及他本人的观点,再将后世发挥的其他理论加入。
第三、四卷为 “百病主治”,以病名为纲,以辨证用药为目,把药物按其性能和主治进行分类,为医者临床辨证选药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第五卷至五十二卷:逐一介绍共计 1892 味药材。
每味药材分别记录如下内容:
【释名】罗列各种异名,解释名字的由来
【集解】描述形态、产地、栽培、采集时间与方法
【辩疑】【正误】纠正前人的错误
【修治】如何炮制和保存药物
【气味】药物的性质
【主治】列举能医治的主要病症
【发明】阐明治病机理,记述前人及自己的用药心得
【附方】介绍怎么用,辑录以该药物为主的各种验方
【附录】形态上或药效上相近而却不能确认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