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是兼有什么和什么的特点,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09 05:05:40

散文诗是兼有什么和什么的特点,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是什么(1)

课 前 预 习

一、文体知识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的思想感情;在形式上有散文的特点,不乏音律美和节奏感。

二、作者简介

《金色花》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荷叶·母亲》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笔名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姊zǐ妹:姐妹。

亭亭tíng:高耸或直立的样子。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犹疑不决。

遮蔽zhē bì:遮挡。

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说),

荫蔽yīn bì:(枝叶)遮蔽。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攲qī斜:倾斜,歪斜。

二、主题概述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荷叶·母亲》:作者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与关爱,讴歌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三、鉴赏品读

金色花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句中“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

“假如”是全文的文眼,开篇点明文章是以想象的方式来写的。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唤,“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

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这句嗔怪?

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荷叶·母亲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做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为什么还要要写白莲?

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这句话中“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