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五大核心素养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05:31:26

发现和提出问题可统称为问题提出,它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然而对其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短板,主要是教师对问题提出的具体教学流程不明,培养策略不清,以至于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薄弱。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把主、客观存在“疑惑”或“疑难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问题提出的过程。以下提出一些实践策略。

一是激发和欣赏由疑变问,为其勇敢行为点赞。新课标加强了对问题提出的能力培养,但实践中一些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原因有多方面:习惯与问题共存,不想问;想问怕被同学取笑,不敢问;敢问,但缺乏提问方法,不善问。

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和激发学生由疑变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疑惑”也是问题提出的首要条件。疑惑可能来自好奇心,也可能来自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的疑惑,可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之后等不同时机激发学生由疑变问。

同时,尊重和欣赏学生由疑变问。培养学生由疑变问之初,教师要做好两件事:其一是教师自己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提问,要多赞赏学生勇敢提问的精神;其二要帮助学生建立尊重和欣赏的提问价值观。有些学生的提问比较简单,其他同学可能会发出一些笑声,许多人因此止步提问。因此提出“点赞提问16字公约”:发现疑惑,变成问题,大胆说出,为你点赞。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会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各种疑惑,大家都有提问的权利,不管怎样的由疑变问,一旦勇敢提出,其他人都要鼓励。

二是多重策略培养学生由疑变问的能力,让其敢问、善问。在教学中,由疑变问的教学流程有四步:设置问题情境,它是问题被发现和提出的活动背景和条件,可以是课题,或是学生探究作品等;发现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猜想、比较、类比等方法,产生疑惑或提出质疑;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把“疑惑”用语言变成数学问题,让“疑惑”清晰化、可视化;聚焦数学问题,学生由疑变问的问题可能是零散孤立的,也有的不适合在本节课解决,需要整理、聚焦数学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借助课题开放式由疑变问,明确主要问题。上课伊始,教师可借助课题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唤起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这分两种:一个是学习内容为起始课,可用头脑风暴式;另一个是学习内容是后继学习的,可采用仿疑式。

比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第二种,学生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有什么用?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具有结构性知识,感悟运算一致性,“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之前学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脉相承,但学生很少会用联系的眼光思考提问。此时,教师可启发:“联系多位数乘一位数,你想老师会提什么问题?”让学生仿照老师角度思考提问:与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异同?这就有本课的三个主要问题:算法是什么?算理是什么?异同是什么?

抓住知识生长点聚焦式由疑变问,明晰核心问题。精心设计具有新旧知识对比的学习素材,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处主动观察、对比思辨,产生认识矛盾,促成由疑变问。这有两类:一类是素材对比式,另一类是辩论质疑式。

《连除应用问题》中的题为:三年级女生集体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出示题目,先尝试,多数学生能写出60÷2=30(人),30÷3=10(人)或2×3=6(组),60÷6=10(人)。学生写出算式就真理解了算理吗?此时,可用辩论质疑式的追问型由疑变问,教师启发,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疑问?学生表示:为什么先除以2,再除以3?能倒过来吗?2乘3是什么意思?以上问题指向了连除应用问题中的核心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明确由疑变问的教学流程和多种策略实施,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8日第7版

作者:贾春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