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对现在的上班族来说清明可能只是这周三的一天假期。实则它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拥有节气和节日的双重身份。老人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不仅要扫墓祭祖,也是开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因为清明的特殊性,人们认为当天如果行为不当,会影响一整年的好运气。所以设立诸多习俗和规矩来规范大家的行为,这并不是迷信,而是祖辈生活经验的总结。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希望大家记住“2不做,3要吃”,牢记传统不吃亏。
“2不做”
1、不借钱
清明节去给先人扫墓,必然少不了焚烧纸钱,给故去的亲人送去财富,表达缅怀之情。所以清明是给故去的亲人送钱的日子,在这一天借钱就显得不合时宜。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保护环境,已经不允许烧纸钱了,但是对先人的思念并没有改变。为了讨个好彩头,奉劝大家不要在这天借钱。
2、不吃梨
每逢传统节日中国人在饮食上的习俗讲究颇多,比如清明节不能用梨子来祭祀,人们当天最好也不要吃梨。据说因为“梨”与“离”同音,有分离的意思,寓意不好。
实则是因为梨子并不是清明应季的水果,不仅味道不好,而且过于寒凉。我们讲究应季而食,此时若大量吃梨子不仅难以吸收其中的营养,甚至容易闹肚子,所以清明的梨子不能吃。
“3要吃”
1、吃黑豆
古人养护身体往往依据节气变化来调整饮食,清明前后的饮食重在“清淡”,因此很多地方有不吃肉的风俗。但春季身体活力增强,正是需要能量的时候,人们通常以黑豆代替。黑豆被称为“田中之肉”,春季食用给身体补充营养之余还不用担心上火,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