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冲绳尚未被纳入日本统治、且温室种植还未诞生前,日本本土也无法种出百香果。
所以百香果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关注的也是其花朵:因为百香果的白色花瓣像时钟的钟面,紫色的丝状放射花冠像时钟刻痕。雄蕊像钟上的字盘,三根雌蕊花柱像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所以日本人称它为“时钟果”。受其影响,台湾和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也称百香果为“时钟瓜”“计时草”。
但幅员辽阔的中国和日本不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有能种百香果的地方。
今天,在广西,上了年纪的人多半不知道百香果是什么东西,但如果提到西番莲,他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买点回家做糖醋排骨。
事实上,岭南地区自康熙年间起,就有种植百香果的记载。这种水果不填肚子、且因为酸度太高,肚子饿的时候吃了会更饿,在大多数底层百姓吃不饱饭的清中后叶、民国时期,并没有很大的种植面积,所以很多果农种植后就放任其自然生长,反倒在野外保存了很多古老的、选育程度较低的百香果品种。
但当改革开放、物资丰富之后,这些酸度极高的百香果的优势就显露出来。除了泡水、做甜品之外,它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粤菜烹饪中酸味调料的作用。
比如传统的粤菜“白云猪手”,是用白醋和白糖浸泡猪爪后诞生的美味。但如果用百香果汁浸泡,就能得到风格类似,香味妖娆更胜一筹的百香果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