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7 09:09:06

作者:黄诚琼

大泽浩荡八百里,白云悠悠五千年。千年的云梦,因地处古云梦泽和拥有“云梦古城”而得名。承古泽之灵秀,聚荆楚之风华,今天的云梦又以孝子黄香故里而名扬天下!一首古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赞美了这一旷古大泽的浩瀚与神奇。

云梦县,隶属今湖北省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属江汉平原与鄂东北山区低山丘陵交界处。县境北接安陆市,西连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春秋时期属楚王狩猎区,也是“云梦泽”湖泽区域的核心。其构造上属第四纪地壳运动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地。进入信史时期,古云梦泽已演变成为平原——湖沼形态的湿地自然景观区域。

云梦古时属荆州之城,周朝时为云梦荆州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汉至隋同属江夏郡辖地,郡治云梦城。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并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云梦县是湖北乃至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富矿区”,有着丰厚的楚文化、秦汉文化积淀。在城外义堂、吴铺等地有好石桥、凤凰台、王家山、龚家寨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及历代的文化遗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数不尽的珍贵文物:石斧、石锛、鼎鬲弓弩、卧鹿立鸟、木牍家信、彩绘漆器、铜镜玉佩、秦代竹简、东汉陶楼、文房五宝、侯王金印;还有享誉中外著名的楚王城遗址,在它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墓地,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汉墓地,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东汉赵许墓地。这些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见证了云梦县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古泽云梦,有黄香故里、秦简胜地、楚国别都、皮影之乡的美称、曾是江夏郡治所在地,也是唯一以古云梦之名命县的承载者,是一座有诗意般名字的城市,是一方让人流连忘返的热土,也是今天海内外江夏黄氏后裔魂牵梦萦所追宗的祖地。这里是云的故乡,梦的摇篮。沧海桑田,古老神奇的云梦积淀着一部悠远人文历史。在这块充满诗情画意,饱蕴菁华的热土上,呈现着无限美丽的风光,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传诵着众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尤其是东汉孝子黄香成为这座县城的亮丽名片,给云梦历史文化及人文风物,增添了层层绚丽的色彩。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1)

从左起:黄桂庭(湖北)、大许村民、黄统成、黄器荃、黄业成(广西玉林)于2001年3月在云梦拜祭黄香


时值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许多海外游子及港、澳、台湾同胞的寻根问祖,推动了大陆宗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再度掀起了宗族认同热潮。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一批批海内外黄氏子孙不远千里来到云梦寻访拜祭黄氏孝文化的始祖黄香,打破了这座小城的宁静。当年海内外黄氏宗亲来到黄香故里云梦县义堂镇,所见到的仅仅只是一块旧墓碑(上书“汉孝子黄香之墓”)立在316国道旁,并没有见到黄香墓。黄香这位中华民族孝文化历史名人的墓葬之地,为全世界江夏黄姓人所关注。《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有黄香生平事迹,且有出生地介绍,但他死后墓葬于何处,没有具体记载。现今有各地学者以“文必求真,事必探源,言必有据,论必切理”为宗旨,纷纷查阅史料撰文对黄香墓葬地研讨、考证。笔者摘其几篇所考证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黄致宏《凤凰岗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黄香故里及墓葬考证》一文中,提到一本最早古籍《荆州记》有黄香墓葬地的记载,其全文如下:

据《东观汉纪》,黄况早年以孝廉起家入仕,曾做过郡五官掾,后官任叶县令。黄况为官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所以史书称家境贫寒,家中没有奴仆。黄况生的儿子,就是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孝子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传为佳话。其实据《后汉书》、《东观汉纪》、《楚国先贤传》等*载,黄香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而且还是一个博学多能的才子,精勤谋政的贤臣,爱民惜生的清官。

黄香,字文强,大约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约68年)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叶县令黄况之子也,黄香的母亲徐氏,舅父徐防后来被封为龙乡侯。黄香虽出身官宦人家,但江夏黄氏世家传到黄香父辈时,已家境贫寒,养不起奴仆婢妾,黄香自幼时就不得不亲自做许多下人们*活。黄香幼遭苦难,年仅9岁,就痛失慈母。他因爱母极深,为子极孝,母亲死后,哀思过度,以至日渐憔悴,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终,乡人称为至孝。他的孝道,闻名遐迩,当时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写“门下孝子”赠之。此后,黄香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以儒学入仕,初任郎中,汉章帝诏见黄香,让他入东观(国家图书馆)读尽皇室藏书。后官拜尚书郎,永元四年(92年),升为左丞相,两年后又升为尚书令,经常参与国家政事,数陈得失,深受汉章帝器重,被委以重职,掌管国家机枢。汉皇室对黄香又每多奖赏,黄香任尚书令后,增秩至二千石,赐钱三十万。早在元和元年(84年),皇室为千乘王刘伉在中山宫邸举行弱冠大礼时,汉章帝特邀黄香参加,并对诸王介绍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谱载汉章帝又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经汉章帝、和帝两朝,黄香一直受皇家重用,迄至和帝去世,安帝即位(106年),东汉延光元年(122年)黄香出任魏郡太守,又因郡内水灾免职。数月后,黄香卒于故里江夏安陆,享年54岁。

黄香其生平事迹,最早见《后汉书》巻八十上中《文苑列传七十上》。《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于元嘉九年(432年)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间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东观汉纪》、《后汉书补遗》、《续后汉书》等典籍,黄香均列入传,记载亊绩颇为详尽,籍贯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

据《元和郡县志》巻二十《安州》记载:安陆、云梦、孝昌、吉阳、应城均属汉安陆县地。《元和郡县图志》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是一部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清初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

因此从历代典籍和黄氏宗谱中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是正确的。此中安陆,今人若要详注可写成“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汉旧县)人”,应含上述几个旧县属地。

有关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这个话题,是慎重而又敏感的,他关乎海内外几千万黄姓子孙的情感问题,马虎不得。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优良传统。“实录”精神也是有关学者及研究人员必备素质,考索真伪,应当持慎重态度,切忌先入为主,师心自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黄香故里及墓葬地,最早见《荆州记》记载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山下有黄琼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即今,孝感市闵集乡凤凰台村)】 《荆州记》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盛弘之。成书时间当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年)左右,大约在唐宋间即已散佚。唯《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荆州记》书之价值,在于补证《晋书·地理志》及《宋书·州郡志》之记载,而于山川景物、风俗掌故之描述,则殊非二志所能比。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记载了楚国的发源地、开国君主、都城、建筑、军事、疆域、文化、重大事件等,反映了楚国的兴衰轨迹,是研究楚史最为有用的资料。 事实上,《荆州记》不仅对楚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古荆州的地貌及其变迁以及各地的乡情、人事典故、名胜景点等都有极为精确的记述,内容极为丰富,是研究荆州的政治经济地理的重要参考。《荆州记》对当今及以后研究古荆州的人文地理、历史地理乃至旅游地理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其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太平寰宇记》:北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巻一百三十二《淮南道十·安州》有关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记载:【凤凰岗盛誉荆州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山下有黄琼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太平寰宇记》卷帙浩博,采摭繁富,考据精核,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200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该书对后世地志影响巨大,在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有所创新,增风俗、姓氏、人物等序目;虽然遭后人诟病“人物琐事登载不遗”,但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四库馆臣认为“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由于所引诸书今多已散佚,故《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对于研究自汉迄宋,特别是唐与五代十国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于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层状况,极为珍贵。《太平寰宇记》还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户口,有的还区分汉人与蕃人,甚至主户、客户数,对研究宋初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也有参考价值。

《元丰九域志》,汉族历史地理名著。全书分十卷,始于四京,次列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分路记载所属府、州、军、监及其距京里程、四至八到、主客户数、土贡、领县数和名称。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诏命曾肇、李德刍删定,而以王存总其事。至元丰三年(1080年)书成。《元丰九域志》巻六《荆湖北路·安州安陆郡安远军节度·古迹》中记载:【“凤凰山黄香山”。】 《舆地纪胜》,是南宋中期的一部地理总志,王象之编纂,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间。后人以其详赡分明,体例谨严,考证极其核洽,誉为南宋全国性总志中最善者。1208~1224年(宋宁宗嘉定年间),王象之综合长年收集的大量地理书及郡县图经,开始编纂《舆地纪胜》。凡郡县风俗、山川英华、人物奇杰、吏治循良、方言异闻、古老传记以及诗章文翰之关于风土者,都在纂辑之列。初稿约于1221年(嘉定十四年)完成,至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全书始成。 《舆地纪胜》巻七十七《荆湖北路·德安府·人物》记载:【“东汉黄香江夏安陆人,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为之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诏旨东观,读所未尝见”。九域志:“安陆县有黄香山,亦有黄香冢,凤凰山在孝感县”。方舆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晋孝武永和四年,凤产其上,又云凤将九子翔集安州之境,又谓之乳凤岗”。又隋地理志云:“孝昌县有凤凰岗,黄香冢在云梦县”。(注:这是史籍中第一次发现黄香冢在云梦县的记载;孝感县唐元和三年并入云梦县)】 明清两代,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人口分布情况,进一步治理国家,均官修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亦有黄香故里及墓葬地记载。 《大明一统志》巻六十一记载:【凤凰山在孝感县东四十里,方舆记:“晋孝武永和四年,凤产其上,又云凤凰将九子翔集之境安州栖其上,故又名乳凤岗、黄香冢在云梦县,九域志在安陆县,黄香庙府城南门外本朝知府范理建”。】 《大清一统志》汉阳府记载:“黄琼宅寰宇记孝感县凤凰山下有黄琼宅”; 陵墓:【汉黄香墓,在孝感县东四十里。寰宇记,“凤凰山有魏郡太守黄香墓,凤凰岗在孝感县东,一名凤凰山。”隋书地理志:“孝昌县有凤凰岗”。寰宇记盛誉荆州记云:“安陆县东四十里,南有凤凰岗,昔有凤凰产乳其上。又晋穆帝永和四年,凤凰将九子栖其上,舆地纪胜,亦名乳凤岗,县志在县东四十里四面皆水”。】

综观以上历代史志记载,均不能避开“凤凰山、凤凰岗、黄香山”,其它说法不出其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笔者认为,盛弘之《荆州记》中对黄香故里及墓葬地的记述,不仅体现出地理书撰者盛弘之对黄香的敬意和赞赏,而且还成为学界对于黄香故里及墓葬地具体方位的佐证,为其确切地理方位的考证提供了新的参考,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悠悠岁月,冬去春来,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可那曾经吹坲过故土故人的风,依然牵动着今人的衣襟。笔者有幸得到孝昌县文史专家刘少峰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找到凤凰岗旧址,在孝感县东四十里,今名凤凰台,属孝南区闵集乡凤凰台村,为孝感古“三台八景”之一的“程台夜月”。传说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地位的“程朱学派”鼻祖程颢、程颐二兄弟于宋仁宗庆历年间,求学读书于此。“夜月犹存照凤台”,然而作为位列三公的黄香、黄琼、黄琬故里和一大孝子黄香的安息地,却被历史烟尘埋没了!

岁月如流,流在天地。时空经纬纵横,交织成网,用这张时空网,可否捕捞一些故去的长河精灵?悠悠的历史成了漆黒的天幕,让我们毎个人还能直接“看到”历史的,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典籍文献,与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夜幕中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吗?黄香…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子和廉吏,能名列《后汉书》、《荆州记》、《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等重要、权威的史志中,得到互补印证,详尽记载其生平亊绩。值得庆幸,因为黃香是孝感市人民、更是全世界黃姓子孙引以自豪、骄傲、敬仰的先祖先贤! (文·黄致宏)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2)


二、温州黄正瑞宗亲《千古之谜黄香墓》一文中,提到各地传说的黄香墓

1、黄香墓在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说:

“安陆”一名最早出现于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编年记》记载:“(秦昭王)廿九年,攻安陆”,指秦将白起于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取楚都郢及安陆等地,并设立南郡和安陆县,安陆为南郡之属地。《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地置江夏郡。安陆为江夏郡之属地。汉之安陆县包括今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古安陆县治所的确切地理位置不在今安陆北,而是在今云梦县城。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北宋乐史著《太平(976~983)寰宇记》载安州云梦县指出:“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云梦)县东南是也。”《后汉书·黄香传》云:黄香,江夏安陆人也。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著《舆地纪胜·安州·古迹》载:“黄香冢在云梦”。明《大明一统志》亦载:“黄香墓在云梦”。清道光《云梦县志略》云:“邑北驿道约十余里,有黄香墓,缭以园墙,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黄香葬于今云梦城北五公里处的“黄孝村”。1958年修路时黄香墓被平掉。2002年云梦县人民政府树碑《黄香墓遗址》。2011年10月,湖北云梦县举行黄香陵园奠基典礼,重修黄香墓。

2、黄香墓在安陆府署东说。

清康熙《湖广通志·徳安府》:汉孝子黄香墓在府署东十数武(武,半步,泛指脚步)。元丰九域志在安陆县,黄琼墓在安陆县西北兆山下雷公庙防茶庵路傍。

清康熙五年(1666)《德安·安陆郡县志》:汉尚书令黄香墓在城内府署东,同知署后。相传府城内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偶掘地见其碑。光绪十六年(1890)《德安府志》关于黄香墓多见的问题考之甚详:“安陆志在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掘地见其碑,秘之。”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府易容之复建碑碣。光绪五年(1879)知府黄式度建祠于墓东。又《云梦志》在云梦北官道旁亦有黄孝子墓。《一统志》香墓在云梦。《广舆记》香墓在安陆。今以残碑考之,当以府城之墓为据。民国十年(1921)《湖北通志》则云,除安陆外,云梦、孝感两县亦有黄香墓。《湖北通志》的编纂者认为安陆县发现的墓地,实为黄香的旧祠墓地。

3.黄香墓在湖北房县说。

北宋《太平寰宇记》(976~983):“黄香冢。后汉为吏部尚书,即此(房陵)郡人,有至孝之名,卒于此,有冢在郡东” 。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著《舆地纪胜》卷86 曰:“黄香冢在房陵县”。

清《郧阳府志·卷一·舆地志·古迹·房县》:有关于黄香墓的记载:《志稿》:西关外二里,墓前有祠,缭以墙垣。《寰宇记》(976~983):房陵县有黄香冢,又云香后汉为吏部尚书,郡人,有至孝之名,卒于此。案:《舆图备考》谓:香墓在安陆县,又学使吴省钦题黄香诗注墓在云梦县北十里。道光十八年(1838),祠就圯,知县刘其渊重修,后知县马晋图、训导黄懋彤更修其墓,皆有记,载县志。

4.黄香墓在江苏常熟梅里镇说。

明朝王鏊(约1520年)撰《姑苏志·卷三十四·冢墓》:黄香墓在常熟梅里镇。“宋乾道(1165~1173)初,梅里苏忠翊直卜葬,得古冢,乃黄香墓。碑刻隶书:延陵慈父,葬于羸博,孟光贞妇,窆夫于吴”。碑阴乃会稽东部都尉张纮也。又有薛综修祠日月题刻,可辩者八字。子琼,琼公孙琬,位登三事,苏氏挈归,家有光怪,舁弃昆承湖中。(案:黄香,江夏安陆人,而葬于梅里,故碑文为此语。)

5.黄香墓在河南禹州说:

在河南禹州市郭连乡黄台寨村,有一座山岗叫孝山,源于孝山的一条小河叫孝水河。孝山上有座古墓,墓前有1958年原禹县人民委员会树立的“县级文明保护单位――黄香墓”碑传说,黄香墓园规模巨大,留下无数碑刻。因禹州属兵家必争之地,古迹绝灭。清康熙乙酉年(1699),当地异姓人重新结社立碑祭祀。清嘉庆十七年(1812)孟夏,禹州在黄学广场南侧和迎恩街(后称北街)拱辰门(北城门)各立一碑曰:“忠臣张良、孝子黄香故里。”(见图)此碑现存市博物馆内。清道光年(1821~1850)《禹州志·陵墓志·黄香墓》载:“琼为香子,(黄香)或就养其子所封,故附近卜葬于此乎。”黄琼于永兴二年(154)被封为邟乡侯。许慎《说文》认为邟在颍川。而禹密黄氏族谱所抄录的黄香墓碑碑文中,多次提到 “汉之邟乡即今禹州也”。古之封侯某地者,一般以其故里或与他有特殊结缘关系的地方。

清同治十年(1871)所立黄香墓碑曰:“嗣文强公后人以官为家,流寓新安零陵、歙州、婺州、泗州、盱眙等处,民族繁衍迁徙靡定,始祖之墓寝失其传。”

注:邟káng乡并不在河南禹州。《辞海》释“邟乡”:“古地名。在今河南汝州市东。东汉时,黄琼、袁绍曾封为邟乡侯 ”。后汉书载:黄香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去世〔今考证,黄香迁魏郡太守当在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去世〕,黄琼159年74岁封邟乡侯。

1958年,禹县人民委员会将黄香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以示保护。 (文·黄正瑞)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3)


三、云梦县原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彭斌武先生《漫话黄香故里》等文中考证黄香墓葬在故里云梦,其文如下:

1.古安陆与今安陆

㈠、为什么要提出“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概念?

从主观上来说,是正确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的需要;是探讨黄香故里的核心问题。从客观上来说,古安陆与今安陆原本就有天壤之别,不作区别,历史就成了一本糊涂账。因为古安陆在汉晋以前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古、今安陆混为一谈,就会影响对汉晋以前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准确判断和认知。

区分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标尺是什么?就是以云梦县从古安陆划分出来,独立设县的时间为准。云梦县周围的州县,都是从古安陆县陆续划分出来独立的。最早独立出来的是从古安陆县西部分出的云杜县,即今京山、天门一带;西晋时从古安陆东南部分出一个滠阳县,即今黄陂滠水两岸;南朝刘宋时先后从东部分出孝昌县(今孝昌、孝南),又从南部分出沌阳县(今汉阳区、蔡甸区),从西南部分出曲陵县(今应城)。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西魏政权攻占了古安陆,在云梦古城设置云梦县;古安陆的最南部即今汉川一带还在后梁手中,后梁便在那里设梁安县。至此,潘新藻所言古安陆的8个县已分割出7个县,所剩的便是今安陆的1300多平方公里,所以区分古安陆与今安陆的时间界限,应以西魏大统十六年即公元550年云梦县从古安陆独立出来为标尺。

㈡、古安陆县治的地望

前面文章已述两汉、两晋的江夏郡治均在云梦城(俗称楚王城),郡辖的安陆县县治也在云梦古城。

①.传世文献的记载

西晋学者杜预注释《左传·宣公四年》称:“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这个“安陆县城”是否是今安陆县城呢?不是。先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载:“安陆左右,陂池沃衍。”陂池就是湖泊,今安陆哪来湖泊?只有云梦城以南才有众多的湖泊。再从文化遗址来看,文物考古部门经过多次文物普查,没有发现今安陆县境内有魏晋以前的古城遗址,因此可以肯定杜预所言安陆县城就是云梦古城,但不是楚王城的外城,而是楚王城西城中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是何人所建?《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载:“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此城是孙权准备进攻曹魏襄阳城,选择古安陆城作军资补给中转站。但因东汉末年的江夏郡兵连祸接,楚王城遭到严重损毁,丧失了防御屏蔽功能,故派孙奂修筑安陆城。此城规模比原来的江夏郡城小得多,考古工作者根据其建筑年代称之为“魏晋城”。杜预所言“东南有云梦城,”即指残存的楚王城外城。

②.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

1975年,云梦城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简《编年记》,记载有秦始皇廿八年过安陆、墓主人喜曾于秦始皇四年任安陆县御史,六年任安陆令史,还有睡虎地和龙岗两地秦墓出土的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以上都证明古安陆城即云梦城。而且在49年后,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对云梦楚王城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文化层、秦汉文化层有多次战火的烧土、灰烬、瓦砾,“厚达一米有余。”这就与秦简《编年记》中关于秦昭王29年攻安陆、绿林军破安陆的记载相符合,证明云梦城即古安陆城。

③.历史地理学界发出的声音

我在《〈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一文中,已经说过,就是当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作过结论,即“今云梦县城东北郊的楚王城废址,即汉晋安陆故城。”而且,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将秦、汉、魏、晋六个朝代的安陆县治所,都标示在今云梦城的位置上。

④.真理的回归

关于云梦城即古安陆城的观点,现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是,这种认识的得来,却是费了一番周折。前些年,在云梦却不能说云梦是古安陆,谁说云梦是古安陆,就立即打断你的发言;谁的文章中称云梦是古安陆,就立即圈掉,或以某种方式表示鄙夷不屑。2005年10月,安陆市的朱华新、张昕先生联合撰写了《黄香故里考辨》一文,发表在当月29日的《孝感晚报》上,后来,又发表在《孝感学院学报》上,批评“云梦一些人为了提高本邑的知名度,遂将黄香强行附会本土”。因此,主管部门急了,来人要我写文章驳斥,开始我拒绝了。原因有三:一是“黄香,自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包括云梦都禁言古安陆,我的文章怎么写?二是我与张昕先生是同行,过去在业务上互相支持,我不应该对他不礼;三是安陆的文章批评的是别人,我何苦伸出脑袋接石头!?但思虑再三,还是从维护历史的真实出发,有条件地接受了来人的要求。我的文章先以《黄香故里再考辨》为题,于2005年12月5日开始在《孝感晚报》上分四期连载,后以《〈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为题,发表在2006年第二期的《孝感学院学报》上。该文于2007年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收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文选。文章开宗明义就讲云梦是古安陆,顺理成章地论证黄香故里在云梦。此后,云梦是古安陆的言论便随之开禁了。

2.历史文献中的黄香墓

宋人王象之着《舆地纪胜·安州·古迹》载:“黄香冢,在云梦”。

《一统志》亦载:“黄香墓在云梦”。

《中华姓氏通书·黄姓》载:“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

3.地方史志中的黄香墓

明万历年间光禄、太仆二寺少卿邹观光著《云梦十书》载:“黄香墓在今(云梦)县城北十里铺之北。”《云梦县志略》载:清乾隆年间的礼部侍郎吴省钦任湖北督学时,来云梦凭吊黄香墓,吟诵十二韵五言排律缅怀孝道楷模黄香。诗曰:“粹质涵江夏,高文启汉京。一堂尊始祖,百步表佳诚。婉娈垂髫岁,殷勤奉枕情……”

清嘉庆元年(1796年),云梦知县蔡振中到黄香墓祭奠后即兴赋诗:“南国无双士,东京第一流。风霜余孝魄,爵秩贲荒丘。姓字樵人识,笺书国史留。更寻琼葬处,千载哭忠侯”。“姓字樵人识”是说黄香的名字,连文化知识很少的砍柴人都知道;“笺书国史留”是说黄香写的文章、奏折、书信在国史《后汉书》上有记载。

清道光《云梦县志》记载:“邑北驿道约十余里,有黄香墓,缭以园墙,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此址在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地段,汉孟公路西侧。

百岁老人彭文之先生,在《义堂古迹寻踪》(见云梦文史资料第十三辑《义堂春秋》)一文谓:“1923年,黄钟英出任云梦县长,下车伊始就赶赴黄香墓吊祭,缅怀他的黄姓先祖,并于以后不久,将黄香墓修葺一新。每年清明节,云梦四乡八里的黄姓后裔,都要前往黄香墓祭祖扫墓,以表他们对先祖的怀念。”

4.对源口的实地考察

《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及各地黄氏宗谱,均谓黄香逝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并明确指出源口就是今黄孝村。我一直琢磨,黄孝村一马平川,为何叫源口?为解开这个谜,我走访了当地老人。我的老同事柯群瑞,是黄孝村毗连的大柯村人,向我详细讲述了黄孝村、大柯村一带的地形地貌,根据介绍,我于丙戌年除夕(2006年元月28日),到黄孝村、大柯村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原来,黄孝村的地势是不显形的北高南低,雨水南流,当流到黄香墓前不到一公里处的大柯村,地形隆然抬起,迫使黄孝村的雨水向位于大柯村东北、十里铺西北的冲口汇集,冲口连接着一条宽约5米的大冲沟。不知何年何月,当地村民在冲口开挖了两方很大的水塘,缺水时开涵蓄水,丰水时关涵排水,雨水从冲沟东绕水塘南流,南流约2公里注入军民港,终汇涢水。黄香墓坐落在水的源头,面对冲口,当是“源口”之名的渊源。古人选择墓地很讲究风水,此地形特殊,是否含有蛟龙吐水之类的寓意?清康熙43年,云梦绅士重修黄香墓,为“墓碑东向朝大路”,而康熙49年,黄香新安派裔孙却将墓向改为“子山午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风水因素。因两次修墓的间隔时间只有几年,本用不着大修,但新安派不仅大修,而且将墓向改为背北面南,窃以为这不是随意的改变,而是根据他们祖传对源口风水的解读,必须背北面南,而云梦绅士局外人,不知其中隐秘,违背了黄氏先祖的意愿,故不得不加以匡正。

5.黄香结婚,章帝驾崩?(黄香结婚时间考)

黄香何时结婚?有一本书写道:“黄香在家乡完婚,明媒正娶……一个月过去了还不觉得。忽然接到朝廷的快马驰报,称章帝驾崩,要他速速回朝,商议国事。”显然,这段描述有违历史事实。虽然《黄香传》中没有记载他结婚的具体时间,但是,我们可以从黄琼的卒年,反推其生年,看出黄香结婚的大概时间,然后在黄香本传中循着雪泥鸿爪,找出黄香结婚较为可信的年份。黄琼本传载:“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病重,……当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延熹七年即公元164年,164-79=85,说明黄琼出生于公元85年,即汉章帝元和二年。汉章帝驾崩是章和二年(公元88年),这时黄琼已4足岁了,说黄香才结婚一个月,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黄琼元和二年(公元85年)出生,不妨看看元和元年(公元84年)黄香的经历。《后汉书·黄香传》载:“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未尝见书。香后告休。”他东观读书以后就告休回江夏安陆老家了。回家做什么,没有交待。《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有一段文字耐人寻味,可以从中看出端倪:“未几,帝亟召之,乃回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诣殿下,问:‘父年几何,何久不入公府?’”这是说黄香回乡后停留了很长时间没有返京,章帝等不得,便急切地召黄香返京,并且责问他为何长时间不入公府。黄香回乡长时间停留,无疑是在办理一件大事。什么大事?联想到黄琼次年出生,可以初步断定黄香元和元年告休就是回家结婚。

6.《黄氏宗谱》记载的黄香墓

各地黄氏家族的族谱对黄香墓的记载,与《云梦县志略》虽详略有异,但基本吻合,可以互证互补。《黄氏宗谱》记载:清康熙初年,知县彭曙祖重修大成殿,同时修葺黄香墓,在黄香墓前树立了木质牌坊,几十年后,木牌坊朽蚀殆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冯其昌为首的28名云梦绅士捐资倡修黄香墓,在墓前立了碑,建了华表,并明令“禁樵牧”;墓碑东向朝大路。《云梦县志略》载:冯其昌是康熙元年岁贡,授官福建布政使司理问。举人曽佩对考证黄香墓作出了特殊贡献。其它云梦绅士大多在《云梦县志略》上有传。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黄香新安(皖南)派裔孙重立墓碑,碑为“子山午向”,即背北面南,碑刻:“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强府君、原配夫人李氏之墓”。湖广总督葛世隆在墓前加建了石牌坊。武昌通判黄弼在墓前修建了神道。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黄香新安派裔孙黄希应等倡众捐资,置环墓祀田,计得亩二十有一,收入作毎年祭扫之资,“以尽水源木本之思。”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