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7 09:09:06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5)

图片来源:《新安黄氏会通谱》·旧谱


7.云梦举人曾佩考查黄香墓经过

明朝末年,云梦历经十余年战火洗劫,义堂镇一带地面建筑被夷为平地,文物古迹破坏殆尽。清康熙初年,社会走向稳定,经济逐步恢复,人们开始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云梦举人曾佩,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社会责任心很强,他从众多的历史地理书中得知,黄香墓在云梦,但不知在云梦什么地方。他花功夫查阅云梦的历史典籍,终于在明朝的云梦人邹观光所著《云梦十书》中找到了线索,发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考黄香墓在今县城北十里铺之北”。曾佩便亲自到十里铺之北寻觅黄香墓。那里有个村庄叫许家墩,他向村里的老人询问黄香墓,正好有位老人是村里族长,见大名鼎鼎的曾举人来了,便热情接待,十分配合。他说听老人讲,我们许家一世祖的墓离黄孝子坟不远,族谱上有记载。于是拿来族谱查阅。族谱上说许家一世祖的墓在黄孝子坟的西南。他们到现场观察,发现许家一世祖坟东北不远处,有一座较大的无主荒坟,在场的人都认为,根据许家族谱的记载,这座无主荒坟无疑就是黄香墓。许家族谱有两处记载“黄孝子坟”,还有一处是他们许家人丁兴旺,分了一支人到县北曾家店居住,族谱上记载这一支是从“黄孝子坟”迁到曾家店的。民国时期,义堂人说“许家村”都要在前面冠以“黄孝坟”,例如:“他是黄孝坟许家的”。可见黄孝之名源远流长。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许家墩”今称“大许村”传说此村很早也有一支黄姓家族的人在此居住,因战乱全逃它处,村里直到至今居住的全是许姓家族的人,无一黄姓,“黄孝”两字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汉孝子黄香这位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历史名人后定的名。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6)

又传早在明朝时黄香坟就有守墓人据说姓龚,直到清康熙初年黄香坟恢复重建后,就由许家村许姓人守墓。据今大许村老人讲:他家祖辈守护着黄香墓,年复一年,尽心尽力。回报是租种黄香墓周围的一石多祭田,租金仅只用于黄香在本县黄家门和黄土坡村的后辈们清明祭祖时的招待。墓冢旁边还有个黄香祭屋,五柱三间前后两层,中间有天井,两旁有耳房,熟砖瓦顶,堂屋里供有黄香画像和神龛。画像两旁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其文是:“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列;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每年远在下辛店镇黄家门村清明祭祖的来人,因路远步行,当日不能返回,就在祭屋两侧耳房里夜宿。可惜这栋祭屋在1940年日军侵占云梦县义堂镇时遭毁。

8.黄香古墓是夫妻合葬墓

明末清初的反明战争,持续时间长,对云梦利塘(清乾隆四十三年德安府知府罗暹春改称义堂)一带破坏惨重。据清康熙六年(1667年)成书的《云梦县志》载:“利塘镇,邑北驿冲,近河。商业、人文并盛。寇燹赤土,今茅舍数间。”一座地处驿路要冲,又近涢水河道,商业、人文并盛的利塘古镇,被明末战火夷为平地,直至清康熙六年,还只有茅舍数间,其破坏之惨痛,今人难以想象。古镇付之一炬,地处古镇南北的令尹子文、孝子黄香两位乡贤的古墓也在劫难逃,地面建筑化为乌有。清康熙初年,知县彭祖曙于重修大成殿之际重修黄香墓,在墓前立木坊,明令禁樵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墓前木坊朽蚀,适逢康熙皇帝下诏南巡,邑中绅士冯其昌、曾佩等28人,以“幸我皇上加意元元,南巡有诏……凡属古迹莫不重新”为辞,倡资重修黄香墓,立石碑、树华表,东向朝大路,碑刻:“东汉孝子黄公讳香之神墓”。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黄香新安派裔孙又重建改修黄香墓。

据孝感澴川《黄氏宗谱》载:江夏黄姓始祖黄香,亡葬江夏安陆源口(今湖北云梦北十五里)孝行里。二世祖黄琼,四世祖黄琬,五世祖黄松寿(黄琬第六子),均葬江夏安陆孝行里。九世祖黄元积于东晋大兴三年(公元320年)任新安(安徽歙县)郡太守,举家从江夏安陆迁居新安姚家墩,后称黄家墩。

新安派裔孙重建的黄香墓,比前两次有三大不同:第一,墓碑主题词强调该墓是合葬墓。碑文称:“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强府君暨原配夫人李氏坟墓”。第二,改变了坟墓的方向。原为东向朝大路,改为子山午向,即坐北朝南。第三,墓冢围以墙垣,墓前修建了祭坛、神道,又申请湖广总督葛世隆在墓前加建了石牌坊。接着又购置了环墓祀田21亩,增建了墓庐。

关于葛世隆所建的石牌坊,我没见过,曾访问大许村的老人许道寿、许道敬,他们也说未看到,推想可能是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军所毁。《续云梦县志略》载,太平军曾三度攻占云梦城,捻军曾两度攻陷云梦城。他们仇恨清王朝,对于象征清政府权威的建筑物都毫不留情地摧毁。他们纵火烧毁了云梦县衙署,使清末的云梦县官员长期无署办公;还纵火烧毁了北门外的真武殿(俗称祖师殿)。葛世隆是湖广总督,是清政府的高官,太平军称清朝皇帝及其高官为魔鬼,对葛世隆加建的石牌坊理所当然地不会容忍。

对于黄香墓是夫妻合葬墓的问题,笔者原来只见《黄氏宗谱》有载,未见旁证,故视为孤证而未从。后阅读《云梦县志略·艺文》,发现清人有多首谒黄香墓的诗文反映该墓为夫妻合葬墓。清康熙朝诗人张开东在《过黄香墓》诗中写道:“高冢路旁仍自并,令名天下本无双”的诗句。诗人自注:“仍自并”指“夫人同茔。”嘉庆时云南按察使程怀璟(云梦人)《谒黄孝子墓》律诗二首,诗中写道:“笄珈同穴传闻异,忠孝兼祠岁月残”。“笄珈”(jī jiā)――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这里代指妇女。“同穴”――指夫妻合葬。清人诗文印证了《黄氏宗谱》的记载,这就足以证明黄香墓是夫妻合葬墓。

从明末战乱至清康熙初年,已历半个世纪,人们对黄香墓的形制早已淡忘,重修时只得按常规墓行事。新墓才建六年,黄香新安派裔孙便来重建,并进行重大改变。因当年的记事碑不知踪影,其重建改修的动因不得而知。笔者从现象观察分析,邑人重修黄香墓时,不知原为合葬墓而修为单人墓,违背了黄氏祖墓旧制,故不得不改,这也许是新安派裔孙重建改修的根本原因;其次,将东向朝大路改为子山午向,坐北朝南,面对冲口,可能是祖传的风水讲究。以上仅备一说,冀当年的记事碑重见天日,以正新安派裔孙重建改修黄香墓的原因。

9.我心中的黄香

我对黄香非常敬仰。1946年,我上忠孝乡中心国民小学(即义堂小学),在第一册《国语常识》课本中,就有黄香的课文:“黄香是个好孩子,他爱他的爸爸。夏天,他扇凉了席子,请爸爸去睡;冬天,他温暖了被窝,请爸爸去睡。”课文中还配有生动的扇枕温席插图。显然这是《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通俗化。图文并茂的课文,使我心仪黄香。所以毎当星期天,只要是风和日丽,总是抱着见墓如见人的心志,要邀约几个同窗好友去瞻仰黄香墓。(注:此文作者:彭斌武)

10.黄香墓的格局与规模

义堂口语称黄香墓为“黄孝坟”,在义堂镇南约3公里处的安——长(安陆至应城长江埠)公路西侧,坐北朝南,坟茔围砌约3米高的青砖粉墙,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墓垣的南面耸砌三脊牌坊,估计约六米高,正脊中间竖嵌长方形牌匾,匾书“东汉孝子黄香之墓”八个大字;牌匾下方有一市尺见方的小孔,小孔下面并列镶嵌着三块高大的青石碑,碑上刻满了文字,那时本人年幼,不知文字所言何事,现在推想可能是历代黄香后裔重修黄香墓的记事碑。石碑的西侧有一个甬道门,已用青砖封砌堵塞。据《云梦县志略》载:原先常有农家的耕牛闯入甬道门,在墓垣中牧草,在墓碑上擦痒,把墓碑擦断了,因此,黄香后裔就把甬道门封砌了。牌坊前面约3米处,并列着三座石砌祭坛,祭坛估计有1.2米高,每座祭坛至少有2平方米的面积。墓垣中树木葱笼,雀鸟和鸣。义堂古有“白马嘴前帆挂月,黄香坟里树摇风”的楹联流传至今。我所见到的黄香墓,当是康熙49年黄香新安派裔孙重修之墓。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7)

黄香墓 (清康熙年重修黄香墓原貌) 忆绘作者:彭斌武(湖北云梦)


11.黄香墓被平的真相

有人说黄香墓被平毁过三次,一次是日本人把黄香墓的砖石拆到义堂修了碉堡;第二次是国民党的乡长柯泽民平毁了黄香墓;第三次是上世纪50年代修公路平毁的。这些说法有的不实,现就我所知道的作个介绍。第一次日本人拆毁的不是黄香墓,而是拆的黄香墓庐。墓庐是守墓人的栖息之所。从康熙年间开始,黄香墓有了环墓祭田,雇有守墓兼种祭田的农工,墓庐既是守墓人的栖身之地,也是收藏农具、农产品的仓库。墓庐的规模不大,五柱三间,坐落在公路以东。据目击者称,日军拆毁墓庐时,将粗大的绳索套在屋架上,然后驱赶军马,拉倒房屋,木料、砖石可能是运去做了碉堡。可想而知,如果他们拆了黄香墓,我上小学时就看不到黄香墓了。

至于有人说国民党的乡长柯泽明拆毁了黄香墓,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须知,蒋介石是尊孔崇儒的,他们既然在启蒙课本中宣扬黄香,加之他们的行政区名“忠孝”包含有敬仰黄香之意,怎么会去拆黄香墓呢?而我们经常瞻仰黄香墓的那段时间,正是柯泽民当乡长之时。

古时黄香故事,黄香故事感悟(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